近半個月來的示威衝擊事件特別多,且一再牽涉入暴力或意圖暴力衝擊而被捕的都是未成年的中學生,筆者不禁要問,香港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猶記得本月13日晚,大批示威者暴力衝擊立法會外圍,拉倒鐵馬、撞穿立會緊急出口的石門、以竹枝妄圖撬開立會大門,在鏡頭前看到不少仍掛著孩子臉的年輕人。數日後,網上瘋傳一套衝擊立法會指南,懷疑涉案的,竟然是年僅15歲的少年。到了上周五晚,警察從立會外的人群中拘捕了兩名13及14歲的示威者,因為他們身上竟然藏有20件多種攻擊性武器。日前,又多一名據報就讀名校的14歲學生,因為涉嫌在網上討論區教授製造殺傷力大的「乾冰炸彈」而被捕。他們大概都是就中三、四的學生,是誰在他們身上播下了暴力與仇恨的種子,以致他們要訴諸暴力和近似恐襲的手法去表達訴求?
縱容議事堂歪風招惡果
年輕人是充滿熱誠、激情的,但激情、熱血不等於激進;追求公義,亦不必違法抗爭。然而,香港議會所展現出來的抗爭文化卻給社會及年輕人很壞的例子。部分激進派的政客,最初主要是在議會內向官員擲物、叫囂、辱罵,成功博得媒體廣泛關注及報道後,即以其知名度號召年輕人走上街頭示威、堵路、衝擊,並聲言是為公義而作出抗爭。在整個過程中,個別報章和網媒亦在有意無意間高度配合激進政客,把衝突放大。猶有甚者,是在一些議題上,他們更互相配合發放斷章取義以至是虛假的訊息,鼓動年輕人盲目反對政府,「佔中」行動如是,反新界東北發展也如是。
早幾年議事堂暴力歪風初刮起之時,理應及時予以遏止。奈何當時大部分溫和派政客基於政治考慮而對有關暴力視而不見,立法會內的紀律亦未見有所調整,這種縱容終於造成今天尾大不掉的局面,議會內的秩序,特別是近幾次的財委會會議,也是混亂不堪,語言暴力固然無日無之,肢體衝突也越演越烈。即使現任特首和相關官員多次嚴辭譴責,仍是未見改善。所傳達出去的信息是什麼呢?是不是,要爭取達成其訴求,可以不擇手段、惡意攻擊、濫用暴力?
非暴力行動才能贏得尊重
多年來,我們通過合法的遊行與示威,表達我們的訴求,且一直行之有效。雖然有言論指香港是「遊行之都」,但在筆者眼中,這是美譽而非惡名,皆因這正正顯示了香港的自由、自律和開放。然而,近年的情況卻出現劇變,多個遊行示威最終均變成暴力衝擊甚至是騷亂。
事實上,無論要爭取的是什麼,只有非暴力的行動,才能贏得尊重,也才能感動社會群眾。這一點,不需要看外地,單是在香港的發展軌跡中已得到充份證明。
立法會繼續審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前期撥款,有激進團體和政客再度號召群眾包圍立法會。「佔中」行動亦如箭在弦,某些政客及傳媒不斷美化及浪漫化違法抗爭,對青少年起了什麼影響?我們是否要停一停、想一想,想清楚是否繼續鼓吹激進或以違法手法去解決問題呢?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