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新一輪競爭模式下的普遍共識。香港,這片只以國際金融中心而被人記住的一方土地,似乎被掩蓋了其在科技領域應該被承認的光環。
於2009年由本地車廠推出的香港首架自主研發電動車Mycar,便是理工大學的研發成果,並於翌年將品牌及技術售予美國公司;前些年備受關注的谷歌眼鏡(Google Glass)中的重要部分微型顯示器,亦是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發成果。
香港科技成果未能發芽
另外,近兩年被業界時時口耳相傳的無人機公司大疆(DJI)更是從香港走出來,在深圳得到商業化發展的成功企業,目前佔航拍全球市場的七成左右。其創辦人汪滔由內地來港,就讀香港科技大學,大疆創新研發出的民用小型無人機原型便是汪滔在科大的一個關於運動控制的畢業設計作品。可惜,這些源自香港的科技成果都沒有在香港生根發芽,而是在香港以外的地方發展壯大。
最近這個情況終於開始有所改變,致力於視覺識別和人工智能開發的商湯科技公司(SenseTime)迅速成長。商湯創始人,也是研發其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湯曉鷗教授,就是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
商湯科技的應用包括自動駕駛、人臉辨識以及視頻分析等,現被三百餘家機構和企業運用,包括中國移動、中國公安部、海航集團、美圖、華為、本田汽車等,應用於視頻分析、安保、輔助駕駛、智能家居、銀行等諸多領域。2015年,在世界ImageNet國際計算機視覺挑戰賽中獲檢測數量、檢測準確率兩項世界第一,超越Google成為首個奪冠的中國企業。 商湯科技公司成立於香港,目前在香港、北京和深圳均有研發中心,是名副其實走以香港科技成果與內地產業和市場相結合之路,並且一路領軍,創融資規模行業紀錄。目前市場估值超30億美元,成為香港創科企業的第一隻「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未上市初創公司)。
商湯科技公司的成功,已經成為香港本地科創企業的典範。把香港的科技成果和內地的產業基礎相結合,並依託內地市場的規模成長壯大,進而走向全世界,這是香港科技企業走向成果的重要路徑。
(小題為報章編輯所擬)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8年01月26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