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

本文作者為何漢權/風采中學校長


上周六,有機會由珠海進入港珠澳大橋路面參觀,一開眼界一驚歎,也有一感歎。

 

乘車由入口到「中國結」橋段,邊參觀邊聽工程師講解,全程約一小時,時間不長,但觸覺與感覺深刻。到目前為止,這是中國境內,乃至世界境內,堪稱最偉大的跨海橋;偉大者,是在建橋過程中,要面對的各項艱難工程,都要一一克服,並從中創造屬於獨家的各項技術,「大橋在建設過程中,先要綜合考慮內地、香港、澳門三地的各自施工標準,建設條件相當複雜,三合一說是易,行是十分困難,內地建橋無數,卻沒有三合一的經驗可借鑑。

 

另外,工程區域涉及颱風、航道、地質、航空高度、防洪等各方面的要求,而工程項目包括跨海橋梁、海底隧道、深水人工島填建等,當中要克服的難度,筆墨難以形容。」

 

工程師接着說︰「眾多屬世界級技術挑戰,如在海中快速成島、隧道沉降控制、管節間的對接、海上埋置式承台施工、水下結構要止水、超長鋼面鋪裝、交通工程系統綜合的匯成……不到十年的時間,終於完成這世界級的工程。」解說的工程師難掩激動,對觀橋的來人說着說着。「在這艱難工程中,還要確立環境及海洋生物,如中華白海豚等的保護,基本上不能因建橋而遭到傷害。」

 

筆者不懂工程學的專有詞彙,但對工程師在講解時提及,大橋超長鋼面鋪裝的面積,達七十萬方米的數字記憶清楚,而七十萬方米的概念是甚麼?就是相等於九十八個標準比賽用的足球場。置身橋面,一望無際,水天連接,目睹者是開眼界、是驚歎!二○一八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是年為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年,深具歷史意義。

 

大橋名為「港珠澳」,到目前為止,三個城市,仍以香港這個國際城市為首,排頭上陣,但香港段的建成,是遠遠落後珠海及澳門,這又是歷史行進中的意料之外,讓港人產生很大的感歎!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8年1月24日

 

原圖:新華網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