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發展要有所創新
土地發展要有所創新
新年伊始,但土地供應問題仍舊是困擾香港人的硬傷。早前本欄介紹過,中央政府對於國內的土地發展問題,必是密切關注,敢於作為。去年8月,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了《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的通知,指將在北京、上海、瀋陽、廣州等13個城市開展試點,將來這些試點的農村集體土地不用經過國家徵地,就可以直接進入市場。
近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將會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並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人民住有所居。這意味着︰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企業、農民都可以依法建房。這於過往由政府壟斷的發展模式而言,無疑是一大突破。
此消息一出,馬上在觀念上「活化」了一些潛在土地。尤其是過去很少被提及用於住宅用地的國有企業工業用地,如今也可積極考慮改作住宅用途。有意見認為,一些大城市在土地增量市場有限的情况下,會積極盤活此類存量土地,提供更有保障的土地供應。
以北京為例子,北京市計劃在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內供應1,000公頃集體土地,用於建設集體租賃住房。這1,000公頃,大約可建設30-40萬套出租房,相當於未來5年,為北京增加10至15%的租住單位供應。屆時,可以預期將有效緩解區域租住市場的供求平衡,租金有望下調。
土地創新紓緩住房壓力
回到香港,香港的土地供應不足眾所周知,但使問題激化的更是背後在發展土地方面的障礙。一些主要的方法,如填海、發展棕地都在政治上、技術上困難重重。香港人一向標榜「創新」,如今見到內地已積極進行土地改革,大家是否也要”think out of the box”,檢視現有土地供應模式,想想如何以「創新」方式,釋放土地,增加供應,讓市民未來不用再受土地問題困擾。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8年1月19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