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流行講「創新科技」,但在這個節奏急促的城市,我們常常忽略了創科背後的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基礎科研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事,近日,這個「台上」有一則新聞,較少朋友關心,就是香港科技大學學者唐本忠教授登上人民大會堂的「台上」,其領銜主持的聚集誘導發光(AIE)項目,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的一等獎。
香港朋友可能對這個獎項的認識不多。「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獎勵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重大科學貢獻的中國科學家。還未能理解到此獎的分量?這樣說吧,華羅庚、錢學森這種級別的科學家都是此獎得主。如今由香港科學家榮獲此獎,確實是對香港科研力量的肯定。
唐本忠教授是從2001年開始提出AIE的原創概念,至今全球已有80餘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500個研究單位的科學家踏入此領域。在應用層面,2016年,科學國際權威雜誌《自然》將AIE列為支撑未來納米光革命的四大納米材料之一。舉個具體的例子,AIE材料可以應用在大家的手機上。很多朋友都試過不慎手機墮地然後「爆Mon」的經驗,未來用AIE材料做的手機屏幕抗衝擊性強,甚至可以折叠。然而對唐教授而言,AIE技術最重要的是在精準醫療中的應用,可以減低癌症手術後的復發隱患。
科研成果不是一人之功,唐教授是領銜主持,背後是集合了香港與內地的頂級科研力量,當中包括浙江大學的秦安軍教授和孫景志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的董宇平教授、香港科大的李振教授。用唐教授的說法︰「我非常幸運有一支團結、和諧、拚搏、善戰的研究團隊。我非常享受和他們交流討論的過程,對他們所作的科學貢獻充滿了感激之情。」
在此之前,2006年香港大學支志明教授曾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而這次,除了唐教授外,香港科學家還有6個獲獎項目。這些成就可鼓勵有志於科學研究的青年。作為香港人,我們應該多關注、支持香港的科學家,並為他們鼓掌!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8年1月12日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PingFang TC';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Trebuchet MS';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min-height: 14.0px} span.s1 {font-kerning: none} span.s2 {font: 12.0px 'Trebuchet MS'; font-kerning: none}
原圖:香港科技大學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