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上海的本土主義
看看上海的本土主義

近年,香港的本土主義引起社會討論,大家一般會直接將本土主義與中港矛盾掛鈎,將問題政治化。然而,本土主義其實也不只是政治問題,更深層次的癥結在於社會經濟問題,而這問題也不「本土」,而是全球化造成的移民及資源分配問題,故此世界各地大城市都出現了本土主義,甚至右翼民粹思潮。


上海本土主義萌生


筆者遠的不說,就說說上海。上海近年都出現了一些本土主義組織,當中較著名的有由上海本土青年聚集而成的「寬頻山社區」。這個社區的語言以「滬語」為主,標榜「本土上海人之間的認同與彼此保護」。而這個「本土上海人」是指甚麼呢?廣義來說,是指在1900年至1990年之前移民上海,在1949年後擁有上海市民身份的第二、第三、第四代移民後代。在此定義之外,再加一些「上海人」的標準,如以「滬語」為主要方言,並能夠遵守和認同上海人的風俗習慣、思維模式和交往規則。


以上以語言及生活習慣去定義本土族群的方式,跟香港標榜的本土主義相似。上海的「本土」,是一種因應外界生存環境出現威脅而尋求的自我保護,以聚集認同者力量以增強社群實力的行為。此話怎說?大家可能都知道,上海是國內最早發展的城市之一,一直有種「大上海」的優越感,不太看得起外來的「鄉下人」。然而,隨着「北上廣」成為全國精英奮鬥的場所,上海出現了大量由其他城市而來的人才。


本土主義源於自我保護


早前在網絡看到一個故事,一個「上海本土派青年」哀嘆,全國各地來的人住進了寸金尺土的市中心,而上海人自己卻進了郊縣的廉價房。市區寫字樓裏擠滿了西裝革履的全國大學生,上海本土青年有的在家「啃老」,有的在超市做理貨員,有的在賣保險跑業務。這雖然難以代表所有本土青年都是這樣,但確是部分上海青年的真實心聲。上海與國內其他城市之間,很難說是政治上的直接矛盾,也出現了本土主義的情況。回顧香港,香港青年的本土心態,除卻所謂中港矛盾之外,又有多少是因為社會經濟因素而產生的不安全感。我們要予以關心,才可以施以援手。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7年12月1日


原圖:大公網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