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郭偉强/立法會議員
近日有小學爆出小一男童被「欺凌」事件,事發至今學校調查進度緩慢,加上單靠問卷難以蒐證,小朋友又不懂在事發後留下證據,疑點重重下隨時演變成一宗無頭公案,是否代表有成年人在逃避真相呢?
事件提醒我們,校園欺凌時有發生,受害小朋友心智未成熟,不懂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安時又不懂得發洩,求助無援令他們小小的心靈承受莫大壓力。如果老師不懂妥善地處理,甚或是施虐者家長縱容子女惡行,不但無助解決紛爭,更會令受虐者遭遇二次傷害。
家長要比子女更堅強
筆者與大家都關心事件中的受虐男童,會否因事件造成的精神及身體創傷,失去對人生的美好憧憬。更令人擔憂的是,施虐者如果因未到刑事檢控而不獲檢控,就無法對所作所為負責,不知錯亦無法改錯,日後可以會一而再,再而三重複錯下去,令單一事件成為社會問題,製造出更多的施虐源頭。
施虐者或成長出現缺憾
不幸的事件誰也不想發生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惟一旦遇上,家長要比子女更堅強,不要被情緒牽動,細心處理子女的情況,既保護被虐者安全,亦要教導施虐者行為的嚴重性,防範事件重演。
曾有分析指出,施虐者可能成長中出現缺憾,將自己曾遭遇的不快經歷,放大並訴諸他人身上,以彌補自己的心靈創傷。因此施虐者可能本身也是受害者,或是家暴的犧牲者,如果暴力事件發生在小朋友身上,社會需要正視並從小跟進。
如今智能手機不離手,小朋友網上接觸到的媒體,當中不少含有暴力成分。家長要禁也禁不住,倒不如在孩子接觸時,藉此教導他們是非黑白,糾正思想,強調一切暴力行為不能在現實中出現。
(小題為編輯所擬)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7年11月24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身教的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