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不能錯過粵港澳大灣區機遇
港青不能錯過粵港澳大灣區機遇


縱觀世界上的國際大都會,人才不斷穿州過省,不斷到不同地區開展事業,不但不罕見,實際上十分普遍。就以內地為例,筆者便認識不少朋友是在江西或貴州等發展程度較慢的省份出生,然後到北京、上海等地升讀大學,然後再搬遷至廣東、福建等地尋找工作,開展事業。他們的事業發展,絕不會受到其出生和成長的區域所局限,真真正正做到「天高海闊任我飛」!事實上,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各行各業均凝聚了大量不同地區的人才,否則的話,倘若香港只能吸引本地人才,又怎能夠成為國際城市?人才跟機遇走,是很自然而然的,香港的青年一代絕不能固步自封、畫地為牢!


為協助港人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林鄭月娥特首於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目的是要更聚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未來五年特區政府將全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把握這項重要國家發展策略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特區政府將會爭取落實為港人在大灣區學習、就業、創業、營商、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促進兩地人員、貨物、資金和信息的流通。


此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會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專責協調相關中央部委及廣東省和澳門特區政府,以及特區政府相關政策局及部門。該辦公室亦會主動聯繫商會、專業團體和相關持份者,統籌落實有關《規劃》的工作。作為立法會議員,筆者對協助香港融入國家發展進程的工作,是認同和支持的。


事實上,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確實不難找到定位。例如在創新及科技方面,青年可利用香港在科技研發、知識產權及相關專業服務方面的完善法規和國際化優勢,與珠三角地區的產業鏈優勢結合發展。至於文化創意產業,香港的專業設計人才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可為產品和服務增值,配合內地城市良好的產業基礎,有很大合作發展空間。


除了發展機遇外,粵港澳大灣區也為港人的優質生活注入新的動力。隨着各項大型跨境基建即將相繼落成,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交通往來將更加方便,區內居民、貨物、資金、信息必然大大流通,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將會更加便利。在機遇當前,香港的青年人與其坐困愁城,固步自封,倒不如把握國家發展的機會,積極裝備自己以迎接大灣區提供的難得機遇,為個人尋找更佳的發展環境。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7年11月24日


原圖:立法會網頁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