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鄭泳舜/民建聯副秘書長、深水埗區議員
房屋及住屋需求一直是香港市民的頭等大事,當特首提出80萬公屋封頂論,迴響極大,一石擊起千重浪。大家即時會想起全港還有28萬個公屋輪候申請者,劏房戶仍有逾8萬,公屋需求仍然殷切,各界均焦慮長策既已訂下每年興建2萬個出租公屋單位,莫非新一屆政府以更多綠置居取代出租公屋的程度,主次之分是否會大執位。 面對香港樓市年復一年屢創「癲價」,目前,市區一手盤呎價已逾2萬元,200多呎的納米樓,也開價400至500萬元。二手樓也不遑多讓,就算是屯門400多呎的單位,也要700至800萬元。就算房協出售將軍澳資助房屋,也出現逾600萬元的單位。與市價掛鈎的資助房屋,也未必吸引公屋戶申請。 在這個佔地1100多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大家要實踐居者有其屋的理想,沒有再困難,只有更困難,樓價與收入增長嚴重脫節,市民有房屋或住屋焦慮症,是可想而知的。筆者是深水埗區議員,深深明白劏房戶每日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及加租幅度跑贏大市。直至2016年3月,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劏房人口有20萬,人均面積只有48呎,他們有接近一半有申請公屋,當中88%約3.6萬戶狀態仍是在輪候中。現在已是2017年11月,相信劏房戶輪候公屋申請的,只會有增無減。 在這兩天,特首與局長已多次澄清,沒有計劃為興建公屋數量封頂。特首亦對有關說法所引起的焦慮,表示歉意。筆者感受到新一屆政府是有誠意及願意破格解決港人住屋問題,出租公屋是福利,是社會資源財富再分配的手段,筆者希望政府回歸長策每年興建2萬單位的目標,並與「三年上樓」首次配屋承諾掛鈎。公屋輪候者是居者有其屋階梯的最底層,有能力置業只屬鳳毛麟角,他們亟需政府援助,「上樓」入住公屋是唯一希望。 原文轉載自《am730》2017年11月1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