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龍去中國化
一條龍去中國化

 

我們這代人,都是讀蘇東坡、歐陽修大的。   蘇軾的古文《赤壁賦》、詩詞「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都是經過時代洗煉的作品,幾千年淘汰能留下來的,都是千錘百煉,雋永常新。   你不會認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過時的感覺,也不會覺得「醉翁之意不在酒」是遙遠的火星文。   然而,最近台灣高中國文內容檢討,卻打算大幅刪掉文言文,尤其歐陽修、蘇東坡之類的舊文舊思想,要用新時代文學全面取締,甚至透過網絡投票來選課文。   倡議者說,社會劇變,如今女性離婚可分產、大法官支持婚姻平權……但國文課本的文言文仍是傳遞漢人、男性、異性戀的價值觀,完全跟不上時代,故建議降低傳統文言文比例,添加女性文學、同志文學等新元素。   這項教育改革,好明顯,是要棄中國文化、棄傳統道德。   當年輕人連蘇東坡都不認識,連唐宋八大家都未聽過,國學就會斷在這一代。這方面,其實我們比台灣人走得更快。   香港教育改革後,中國文學不再是必修科,如果,歷史是讓人通古今,那麼文學,就是讓人學修養。英國人不會說莎士比亞不合時宜,說句「To be or not to be」,是知識份子的氣質和素養。   如果,朱自清的《背影》讓人懂親情、李斯的《諫逐客書》讓人知家國,我們這些年去掉文學刪掉中文範文,自然也培育出無家無國無情的一代。   電視台朋友說,沒了歷史、沒了文學,近年入行的編劇都寫不了古裝片、歷史劇,有的話必定是穿越時空劇情,讓古裝人不用說文縐縐對白。於是電視劇再沒有《霍元甲》、《大地恩情》,去中國化原來不是單單的毀掉國史,而是一條龍地毀掉一切中國文化。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2017年10月24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