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現鬆動 緣何東施再效顰
西方民主現鬆動 緣何東施再效顰

二次大戰之後,特別是後冷戰時期,西方民主政制被視為最符合政治道德的體制,並被賦予神聖的地位。不過,近年來,從非洲的埃及、東南亞的泰國到歐洲的烏克蘭,這些移植了西方民主體制的國家紛紛陷入動盪不安,即使美歐等老牌「民主」國家也面臨管治崩壞、政黨傾軋、投票率降、社會動盪等挑戰。今年以來,《經濟學家》、《華盛頓郵報》等西方主流媒體,開始對西方民主進行反思,提出「民主到底哪兒出錯了?怎樣才能拯救它?」的質疑。

民主是一種保障主權在民的政治制度,能夠體現人民的統治、人民的選擇和基本人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個人自由與平等,以及推動權力制衡。相對而言,民主是現行眾多政治制度中,弊端最少的一種。不過,任何制度都可能被濫用,甚至造成截然相反的負面結果。俗語說:打鐵還得自身硬,西方民主日見式微鬆動,說到底還是因為民主政體,在本質上、操作上,存在多個關鍵疵漏。

第一,民主政治採用代議制,於是有了政黨、議員,當中必然會良莠不齊,亦難免會成黨結派,在研擬和落實決策時,往往會將一黨一己之利,凌駕國計民生之上,甚至不惜以國家前途、人民福祉,作為一黨一己的博弈注碼。美國近年的兩黨惡鬥,以致財政懸崖,皆肇因於此。

第二,多黨競爭和自由選舉看似機會均等,最能體現民意,實則是資源、財富、勢力比拼的權貴遊戲,日趨背離人民當家作主的本意,民眾參政熱情不斷下滑。據對49個主要民主國家統計,比較1980—1984年和2007—2013年兩個時期,民眾投票率下降10%。

第三,民主的實踐來自權力制衡和政黨輪替,但政黨的最終的目的是執政,如果執政黨提出對大多數人有利的政策,可以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更可以因此連任。然而,作為「忠實反對派」的在野黨,會真心協助執政黨建功立業爭連任嗎?這正是民主體制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根本矛盾。

第四,民主政治強調分權制衡、多黨競爭、個人權利等,但這卻以犧牲管治效率和政府效能作為代價。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因在債務上限問題談不攏,最終導致政府關門,就是機能障礙的突出體現。至於香港接連不斷的拉布,更讓大家親嚐制衡變制肘的苦果。

從實踐來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推行所謂的民主,往往會導致局勢動盪乃至經濟衰落。2003年民主改造後的伊拉克,2011年中東劇變後的埃及、利比亞,以及今天的泰國等,一再上演民主導致衰敗的景象。

社會的發展如果不正視本身的政治局限性、社會條件的不充分,以及民眾意識的不成熟等現實,盲目去追求甚至抄襲一種幻想中的圓滿,那換來的,恐怕是由流沙搭建的華麗舞台;所得到的,恐怕亦只能是事與願違的社會動盪和民眾絕望。

事實上,在政治民主方面,並沒有一套客觀而統一的國際標準,而香港的民主政制發展,唯一的法理基礏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一旦被衝擊突破,事情就會變得複雜。如果佔中公投的三個公民提名方案可以接受,其他的提名方式為甚麼不可以?這麼一來就會亂了套。須強調,依法守法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