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視輪候公屋居屋市民心聲
要重視輪候公屋居屋市民心聲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李慧琼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通過增加置業途徑,包括「首置盤」、「綠置居」、「白居二」,期望為社會重建一條完整的置業階梯。筆者認為,建立置業階梯的政策目標很好,但市民最關心的,始終是如何增加土地供應。

筆者落區,聽到最多的是對《施政報告》房屋政策方面的意見,特別是一群正在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心聲。

他們認為,讓公屋居民多個置業選擇,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現實的情況是:第一,未來五年,公營房屋建屋量每年均不達標;第二,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截至今年六月底,平均輪候時間更達四點七年,而三、四人家庭輪候時間甚至更長。

在公屋嚴重短缺這個背景下,《施政報告》提出明年底將四千八百個位於火炭的公屋單位轉作「綠置居」出售,並考慮將「綠置居」恒常化,是在沒有增加整體公營房屋供應的大前提下,協助公屋居民置業。在「塘水滾塘魚」下,既無助紓緩排隊上樓的壓力,反而令市民擔心會否因「綠置居」而令輪候上樓時間更加漫長。

政府官員雖然多番重申「綠置居」不會拖長上樓時間,但無可否認,「綠置居」的推出,會減少申請者對公屋單位的選擇。況且,要市民真正安居樂業,政府首要工作是要能夠為解決未來土地供應提供清晰的答案。

增土地供應解決問題根源

筆者明白,置業階梯環環相扣,而當中任何一環:無論是公屋、「綠置居」、居屋、「白居二」,以至「首置盤」,要做到有成效,萬變不離其宗,都是要增加土地供應。

早前,林太成立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負責向政府建議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筆者明白,專責小組的工作剛剛開始,遠遠未有達至任何結論,但作為新一屆政府,在專責小組未達共識之前,絕對可以表示願意以大手筆方式增加土地供應,以至提出一兩項相關構思,讓市民見到特首的決心,令市民較為安心。

筆者期望負責官員在稍後舉行的政策簡介會以至《施政報告》辯論上,能夠作出符合市民期望的回應。

歸根究柢,筆者支持政府重建置業階梯,但大前提必須先解決土地供應以至基層住屋的需要,這不但有助穩定社會,也是政府應有之義。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7年10月18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