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剪布」的政爭博弈存在已久,亦日趨惡質,為求杜絕禍根,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陳健波和建制派議員互相和應,擬借「主席指引」和聯署要求修改《財委會會議程序》進行堵截,勢要廢去「拉布」的武功。不過,「泛民」明知大勢已去,卻仍不肯罷手,以聯署和約見政務司司長作為回擊,更指建制的行動是對立法會監察政府權力的「自閹」。作為從政者,我們要求的不是口舌爭雄,而是對社會福祉的政治擔當。
廢去「 拉布」 的武功
凡事無財不行,財委會因而成為「拉布」的重災區。在上一立法年度,財委會開了75次會議,花去161小時才完成審議29項財務建議,平均4.2個小時審議一個項目,比前一年慢了一半,而且不少是在最後關頭「加班趕工」匆匆通過。至於財委會屬下的工務小組委員會,更幾近癱瘓,離會期結束不足兩個月,只通過了9項基建工程撥款申請,僅佔逾千億元撥款申請的兩成。立法會由辦實事變成阻辦事。
立法會是香港的最高民意機關,也是監督政府的權力機關。如果用「拉布」等手段破壞了少數服從多數的立法原則和立法會的運作規範,將極大地削弱立法會的效率和功能,最終破壞三權合作、相互監督的政治架構、政治平衡和憲政安排。不過,沒完沒了的「拉布」,違背了民主精神、扭曲了程序正義,窒礙了政府施政,無聊且無賴。
為求根治「拉布」這痼疾,陳健波提出以「主席指引」形式,在其主席權力範圍內,修訂財委會議事規則部分內容,而37名建制派議員也提出一份詳細的修訂建議,在議員發言時間、討論內容、中止待續程序等方面提出5項建議。除財委會外,建制派亦計劃修改立法會大會的規則,包括減少會議的法定人數,希望能遏止立法會的「拉布」歪風。
「 拉布」 有破壞無建設
政治博弈講求的從來只有四項,第一是理念、第二是能力、第三是實力、第四是擔當。吊詭的是,一直以來「泛民」對建制的格局始終保持,反對派總是那批人,但對手已更換,「龍門」一再搬,他們所爭的究竟是理念,還是權力和議席?至於能力和實力,都是有目共睹,但亦有人選擇視而不見、「擇惡固執」。
不過,作為一個從政者,肩負着選民和社會政治期望,有責任準確把握方向、把握全局,政治上敢不敢擔當、會不會擔當,就成為對他們進行嚴格檢驗和衡量的重要標尺。迷失理念,就談不上擔當,但若不敢擔當,還談什麼理念?「拉布」和「剪布」,究竟誰會是破壞、誰會是建設?誰是利己害港、誰是利港建設?擔當就是敢做敢認,就要將一切攤在陽光下,用數據公開說明「拉布」多年,對香港是利還是害?
原圖:大公網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 2017年10月14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