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陳永良/香港執業律師
六月底筆者參加香港總商會的粵港澳大灣區考察團,前往位於珠三角西部的江門市訪問兩天,參觀了多個標誌性的企業單位。作為「9+2」(即廣州、深圳、東莞、惠州、肇慶、佛山、江門、中山、珠海,加香港與澳門兩個特區)其中之一的江門市,雖然現時的GDP(排第九位)和人均收入(排第十位)在十一個城市中是位居後列,但其佔地面積甚廣,擁有豐富的土地和海洋資源,而近年有頗多高科技企業在當地落戶,加上江門是中國「第一僑鄉」,經濟潛力不可小覷。江門市這個在中國實施改革政策三十多年來一直被廣州、東莞、深圳、佛山等其他廣東省城市光芒蓋過的小兄弟,在基礎建設不斷改善的環境下,必可成為大灣區中的後起之秀。 雖然,像江門市這樣位於珠三角西部的城市,對香港人來說似乎交通仍是有些不便,坐船的話,航程須兩個多小時,乘搭跨境大巴往往在虎門大橋又遇上塞車。但隨着「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及二零二一年連接深圳灣與中山市,橫跨珠江口南部的「深中通道」完工,整個珠三角西部地區與香港之間的交通所需時間可大幅度縮短。筆者相信大灣區概念必可使粵港澳城市之間的物流、人流、資金急速增長,從而製造極大的商機。 便民措施陸續出台 可能有些港人心裏有疑問:作為香港人,除了利用大灣區的土地,資金和人才資源來做生意外,還可以有甚麼得益?日前,筆者出席一個會議,聽取了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秘書長介紹香港和廣東省有關地方部門,為發展大灣區所進行的各項合作計畫。重點是利用大灣區的有利條件使香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例如,進一步開放內地居民和機構投資於香港金融產品,落實CEPA對香港的開放措施,促進法律、會計、管理諮詢、工程等專業服務在大灣區發展,進一步放寬對香港投資者的資質要求,股份比例,以至經營範圍限制等。可以預計,這些措施將提供無限商機給香港很多行業,亦製造大量職位給香港人。很多企業,因此也將得到一個規模數倍於香港的商貿平台。 可能你會擔心,港人要在內地生活和就業仍面對很多手續要辦,很費時費力。原來,特區政府已經與廣東省有關城市的部門緊密合作,準備了一系列便利港人的措施,將會陸續出台。這包括提高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便利化水準,在省內分階段實現與內地居民身分證同條件使用。另外,研究制定香港註冊車輛(單牌車)進入內地行駛的政策安排,允許兩地牌車輛在多處口岸進出等。這些都將會為要去大灣區居住、工作,或求學的港人帶來以前沒有的便利。 港人置業另一選擇 近年香港樓價不斷攀升,很多人都埋怨置業艱難。大灣區的發展,其實也可給部分人另一個選擇。深圳和東莞最靠近香港,早已是一些香港人的家,或是投資物業所在地。日後住在珠海、中山、南沙等珠江口西岸城市,到香港只須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左右。這些城市的樓價雖在近兩年也升了不少,但與香港比較卻仍是便宜得多,現時平均尺價只是香港的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三左右。最近去過這些城市的讀者,應該也覺得當地的城市規劃、綠化、交通、購物等設施已相當進步。筆者和幾位好友,特別喜歡中山市的環境,覺得當地民風淳樸,大部分人都說粵語,樓宇密度較低,而且物價廉宜,所以最近都跑到當地買房子作為將來退休的居所。展望港珠澳大橋快將通車,還有四年後深中通道帶來的方便,我們均深信,大灣區的發展便是讓我們成為受惠者的最佳例子。 英國的《經濟學人》周刊今年四月出了一份內容非常詳盡的分析文章,題為「Jewel in the crown」(意思是皇冠上的寶石),根據研究資料,珠三角的大灣區已成為中國最有活力、最開放、最具創新能力的區域,未來更可成為全國發展的典範。這份十二頁充滿讚歎的報告,來自一向以報憂不報喜手法來描繪中國的傳統西方媒體,確是使人有點意外。但這正好反映出,英美的學者和專家也知道粵港澳大灣區潛力有多強勁。我們作為香港人,如不好好抓住機遇,豈不是太可惜嗎?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7年10月1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