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筆和開口
下筆和開口

本文作者為吳康民

我的辦公桌最是亂七八糟,原因是我不善於上網儲藏資料。每天看的幾份報紙,凡是有用的新聞便留下來,但又沒有認真整理,於是堆積如山。到了需要時,又不容易找着。這是一件很苦惱的事。

我本來是學工程科學的,但處理資料卻毫不科學,又沒有要求秘書為我處理資料。現在年紀大了,記性又不好,在寫作時,想要某些資料,又不知哪裡去找,往往因此耽擱時間,阻礙思維。

過去寫東西,比較結合時事。但如果時事平凡化,也就覺得無事可寫。我很佩服有的寫手掌握着一管生花妙筆,把一些芝麻綠豆的事兒,也演化成大事來發揮。這些專欄作家,確有本事,我卻認為要吃這碗飯,可不容易。

我寫專欄,起先是從科學小品入手,當年有普及科學知識的雄心壯志,並曾寫過報紙的科學小品專欄,進而主編科學周刊。後來愈寫愈雜,更棄科學小品而就時事評論。議事論事,變成時事評論員,這是始料所不及的。

我的父親是個文人,更是一位專欄作家。上世紀三十年代,又是賣文為生。自小耳濡目染,形成寫作興趣。但父親自小循循教導,以魯迅的話為戒,切勿做一個空頭文字家,還是學點實學為好。於是考進大學時,選讀化學工程,立心科學救國。可惜國事日非,一腳踏進政治漩渦,參加政治活動。在學時參加學生運動,出道後也離不開政治,至今仍是如此。

俱往矣,今天已是風燭殘年,活動談不上,筆仍不離手。舞文弄墨,仍是所好。但絕對做不成文學家,連空頭的也不是。只是心有所思,常常有感而發。所幸報章仍給我一個專欄位置,讓我能一抒胸臆。

有的人開口可以滔滔不絕,但要他寫下來,他卻說下筆千斤重。我卻可能相反,下筆如有神,金口卻難開。

我曾笑說退休教工的聚會中,有四大名嘴,就是說他們都可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我卻只有聽的份兒。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7年10月2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