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不容滯後
電子支付不容滯後

由網絡化、數字化與智能化推動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對全球經濟結構優化起着積極作用,催生多項新產業,成為經濟新增動力來源。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的電子支付、電子商務、共享單車與高鐵,成功推動中國經濟連續八個季度保持中高速增長。不過,相比起內地電子貨幣的發展,香港逆勢滯後,仍停留在20年前,繼續以八達通及現金為主要交易方式。

1997年,香港推出的全球首張基於NFC技術的八達通,一度領先全球電子支付市場,吸引了不少外國政府及企業來港「取經」。然而,面對智能電話及網購技術,以至多元化電子支付快速發展的新形勢,香港卻是不思進取,在八達通之後再無革命性發明。這與內地在包括公共交通工具、食肆、報亭,甚至連行乞者等各生活層面,都會用上電子支付的情況,形成強烈的對比落差。

自金管局去年發出首批儲值支付工具牌照後約1年,現金仍然佔私人消費開支約四成,八達通約佔5%,而其他電子支付如TNG、Tap&Go等與易辦事(EPS)則合佔5%。據局方數據,今年第二季,儲值支付工具交易量14億宗,按季升不足1%。

窮則思變,香港電子支付市場的留白,正好蓄含着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事實上,推動金融科技,建立成熟的電子支付市場,對促進本港經濟長遠發展、孕育經濟新增長點、帶動跨境金融和貿易服務,起着關鍵性的提引助推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打造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競爭力,發揮本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等區域性經濟發展的功能與角色,併軌國家經濟發展的快車。

不能再以小政府為藉口

為什麼香港在這方面由領先變滯後?原因複雜糾纏。目前要做的,不是追究責任,而是前瞻思考迎頭趕上的新出路,避免在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大潮之中脫隊。最近,長和與螞蟻金服合資營運電子錢包「支付寶HK」,預期可以解決新競爭者「線下支付場景不夠多」的局限,為本港電子支付市場注入新動力,促進支付工具普及應用,還有助於推動本港金融科技與創新發展,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至於政府層面,則須認真研議如何擔當更積極的推動者角色,包括在政策上拆牆鬆綁,減免對電子錢包儲值和提款等限制,並應盡快落實「快速支付系統」,打通所有銀行帳戶及電子錢包,實現即時跨銀行支付轉帳。同時,要加強對網上私隱的維護和防堵網絡罪行。同時,要增發更多電子支付工具牌照,促進行業競爭,再通過減費去吸引市民參與。政府不能再以「小政府」為藉口,坐看香港繼續滯後。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2017年9月29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