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初,德國的聯邦議會選舉結束,現任總理默克爾領導的中間偏右「基督教民主聯盟」及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得最多票,使其順利四度出任德國總理。然而,在這「穩定」的政局背後,更令人關注的是極右的「另類選擇黨」的崛起,以及其所揭示對民主政制的「另類挑戰」。 兩極化的挑戰 在政治光譜上位屬極右的「另類選擇黨」得票由上一屆2013年大選的205萬票,暴增到今屆的587萬票,贏得94個議席,一舉超越左翼黨和綠黨,成為國會第三大黨。近年,歐洲右翼主義抬頭,尤其是在一些經濟不穩的國家,右翼政治力量更能成功吸引群眾的支持。然而,德國在歐洲國家中的經濟力量首屈一指,社會狀況相對穩定,尤其是二戰後,德國對右翼的民粹主義一直有所戒心,這些條件均對右翼政黨不利。但如今,極右「另類選擇黨」成為德國逾半世紀首個晉身國會的極右政黨,德國未來面對政治社會兩極化的挑戰,引起國際關注。 除了極端立場及民粹主義的挑戰外,另類選擇黨的動員方式也值得探討。選後,德國四大民意調查機構的負責人分析德國另類選擇黨成功的原因,指出該黨擅長爭取此前對大選漠不關心的選民,方法是靠網絡。網絡的動員模式,有別於傳統的動員模式,可針對過往被忽略的選民,也有利加深選民的政見立場,有利新興政治力量挑戰傳統大黨。近年,美國的特朗普、法國的馬卡龍、到德國的另類選擇黨均一一成為例證。 鬆散的政治力量 然而,這種動員模式是否可持續言之尚早。另類選擇黨一直有內部組織鬆散的問題,這次選舉後,旋即爆發內訌,發生分裂,其中一名主席彼得里由於與黨的理念不合,決定退黨,表明不會加入議會黨團,以獨立身分加入議會。看到西方民主制度的實踐經驗,不難明白「民主」不是口號,也不只是簡單的「一人一票」選舉,當中離不開實際的政治操作及制度安排,歐洲民主制度目前面對的挑戰值得我們去深思。關心香港政制發展的朋友,當聽到別人只限民主口號時,不可掉以輕心。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7年9月29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從德國大選看民主政制的另類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