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的真正開通
港珠澳大橋的真正開通

港珠澳大橋將於這一兩年內通車,將可為大灣區的關鍵交通基建。然而,大橋由構思、規劃、建設到落成,出現了重要變化,未來要有一些政策安排方面需要打通,才可發揮大橋的最大效益。

大橋角色的轉變

香港最初對大橋的構思是,東岸的深圳關外和東莞的出口加工企業的模式將會複製到西岸去,生產出來的貨物可通過大橋運到香港港口,再轉口到世界各地,有助鞏固香港貨櫃碼頭的地位。然而,斗轉星移,十多年後的經濟形勢出現重大轉變,原來構思的「出口加工」模式一去不返,未來大橋的功能會由「貨運」為主變為「客運」為主。

功能變了,配套自然也要改變,才可以打通大橋。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私家車通行的問題。近日,經粵港兩地政府磋商後,雙方同意放寬使用港珠澳大橋的粵港「兩地車牌」的申請條件,並由9月1日開始接受申請。在此安排下,已經獲批的皇崗、文錦渡、沙頭角和深圳灣口岸的粵港兩地車,可以免加簽直接行走港珠澳大橋(暫定期限為兩年),同時亦放寬香港符合資格的申請主體的條件。這可算是為促進大橋的使用者方便的重要一步。

實施特別配額制度

然而,除了兩地牌外,單牌車制度的變通也值得社會及有關當局思考。例如,可研究在珠海口岸實施較為便利的「過境私家車一次性特別配額」政策。在兼顧對珠海與香港口岸的通行能力的前提之上,增設只適用於港珠澳大橋口岸的新配額。這些新配額只可在大灣區行駛,數量可根據港珠澳大橋的通行能力、周邊交通運輸狀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配額進行調整。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只是基建上的意義,真正的開通必須有便利民生的實際政策配合。這樣,才可將大橋從物理層面的交通連接轉變為實際意義上的經濟社會紐帶,也讓大灣區生活圈由構想成為現實。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9月15日

原圖:港珠澳大橋網站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