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政治敏感年,政改諮詢、拉布、六四25周年、七一遊行和佔中等,一浪接一浪地發生,互為串連,更互相綑綁,形成一個滾雪球式的惡性循環。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年前國民教育及早前政改公投中嚐到甜頭的學生被推上政爭的最前線,部署在「6.22」政改公投後,伺機佔領立法會,把六四、佔中、政爭,整合為新模式的抗爭。
佔中發起人陳健民在電台節目中表示,若在「6.22」政改公投中只有少於10萬人投票,便是失敗,佔中三子會道歉,並考慮佔中行動是否繼續下去。這番話說來慷慨,但卻是令人神傷的冷笑話。畢竟,相對於約350萬名登記選民,若只是區區10萬人參與,說是民意調查還可以;但說是公投,則太誇張失實,更遑論有什麼代表性或實質意義,還有理由繼續要港人「陪葬」嗎?
事實上,佔中究竟是手段、目的,還是單純社運式的佔領行動,這是泛民內部的決策戰略,外界不得而知,亦無從置啄。不過,在過去一年多以來,香港社會在佔中陰霾下,被迫承受跌宕顛簸的苦果,政治、社會、經濟都在面對被佔領、被癱瘓的威脅,而香港的競爭力和發展動力亦在點滴消蝕。警號一再拉響,但主事者卻置若罔聞,不知反省,反過來以絕地一擊的姿態,糾合所有抗爭因子,全力與政府抗衡。
公投10萬超低門檻
須指出,經歷「商討日(3)」的赤裸權鬥,以及民主黨的淡出,真普聯已名存實亡,佔中的道德高地亦已失陷,再加上三個公投議題均為被認定違反《基本法》的公民提名,令佔中公投意義遽失,這才會訂出10萬人參與的超低門檻,能否跨越門檻,已淪為主事者體面下台的門面工程,再無關宏旨。然而,須予注意的還有兩點。
第一,主事者採取綑綁策略,把六四、七一、佔中、政爭等綁結在一起,彼此偷換概念,互為聲援,支持一項等如支持四項,營造一個模糊的最大公約數。按其規劃,先以政改作藥引,再由六四活動打頭炮,並且試探特區政府和中央的容忍底線,待在政改公投有結果後,於七一遊行會師,接就到佔中,一氣呵成。布局完整,但卻予人一種把市民當棋子的感覺。
第二,未知是權謀還是禮數不再,一眾在位的泛民「大佬」甘退二線,讓出舞台交由學生們盡攬光環,國民教育如此、公民提名也是這樣。至於陸續登場的六四和佔中,學生也是城中焦點,更有指出泛民計劃透過裏應外合,協助他們佔領立法會,提早發動佔中。須強調,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抄小路」做法,因為國際經驗告訴我們,學生運動可以催燃民氣,但往往失諸偏激和偏離現實,出現點火容易復元難的遺憾。得失之間,亟待深思。
六四與七一、政改、佔中,到底是相輔相成,還是此消彼長,還有待觀察,但隨年輕一代的興起,或被催谷接班,感性恐將取代理性,複雜問題亦將被簡單化甚至天真化,這將是大家必須面對的社運衝擊。
至於年輕一代在激情過後可能承受的法律、政治代價,也需他們,以及愛護他們的教師、家長所省思。千萬不要被剎那掌聲所麻痺,更不要輕易被鼓動,淪為政爭炮灰!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4年5月29日
原圖:takungpao
評論
shuyicai58@outlook.com
3年前hnwong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