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郭偉强/立法會議員
最近收聽電台節目,指升小二的暑期功課,題目要求學生論述「金融海嘯對香港各行業的衝擊」。唔係掛?對於初小學童,單是理解題目的生字已是艱巨的任務,還要認識時政及行業結構,相信不是所有家長能解答。
本港的金融制度、財金系統、經濟狀況錯綜複雜,香港不同行業與金融業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要了解相互間變動帶來的蝴蝶效應,成年人也感到吃力。這樣的暑期功課,究竟能帶來多少得着?或是只會令同學感到學海無崖?
教育局向來強調,要讓孩子愉快地學習,但近年小學生功課量愈來愈多,學校致力催谷學生成績增強名聲。雙職家庭趨勢增多,同學暑期被安排課外補習及強制的興趣班,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暑假日程都被填滿,「暑期放咗等於無放」成為今時今日學生的心聲。
撇開筆者的成長年代,單是八十年代出生的一群,暑假有作業但絕不過火,埋頭苦幹數天已經完成。剩下的時間自然是放下書包,享受夏日的美好。與朋友到泳池暢泳、終日在圖書館流連在書鄉之中、與父母走遍家樂徑遠眺港島風景,無不是童年時的快樂回憶。
日後長大成人投身社會,面對物價高,工時長,住屋難,退休欠保障,壓力日日爆煲。因此求學時期,應當是最令人回味的記憶。操練文化俯拾皆是,並非單單打擊TSA便能改變,要還同學一個值得回味的快樂童年,責任又豈只在教育局?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9月1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