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參加了一個觀摩團去貴州看大數據中心,認識了一位內地年青公務員小王,她是北京大學管理學碩士,畢業後投考公務員,第一份工作,就被派到貴州山區一個小村當幹部。
首都來的人,挽著行李顛簸大半天,終於抵達人生第一個新崗位——GDP屬全國31個省份中排尾六的貴州,初是忐忑,後是錯愕,放下行藏的第一夜,她哭了,因為這裏,原來窮得連洗澡的地方都沒有。
城市女孩早有吃苦的心理準備,但卻萬萬沒想到,這裏苦得連宿舍配個浴室都是奢侈。
哭一回,夠了,年青人的歷練就是未來本錢,山裏人代代都是這樣過,你憑甚麼要求這要求那?國家貧困,新一代就用知識來為他們改變命運,於是,小王把首都的繁華、把北大碩士的優越,通通拋諸腦後,在窮鄉,真真正正學習甚麼才叫「為人民服務」。
三年過去了,因為國家在這裏重點開路,高鐵、高速,一條條幹道把城市人和山裏人連接起來了。扶貧先要扶智,小王說,貴州現在有不少學校,建得比政府大樓還有規模。一個幾乎是最貧的角落,幾年間發展成全國西部地區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的省份,即是說,每個縣都有高速公路橫亙過,大山不再是阻隔,大山甚至成了今日貴州的優勢。
地勢及天然資源,造就了這裏的水力、火力發電,因為供應充足,貴州的電費比首都北京的電便宜且穩定。這優勢,讓貴州被選為全國大數據中心,數據儲存、整理及分析等依靠電腦行事的工作,電幾乎是一個最重要角色,把自身條件轉化成發展優勢,貴州做到了、成功了。
由全國扶貧重點變成全國大數據中心,由最窮走向最高端,靠的,除了國策、還有就是像小王那樣的知識份子、專業人士,肯放下身段、卸下光環,走進山區,引進智慧,這類來到貴州工作的外省人,被稱為「貴漂」,至今已達六萬人了。
小王來貴州三年,由洗個澡都難,到今日處處通WiFi,抬頭都是數據雲,這種成就感、這類歷練,才是年輕人最大的財富。在最貧瘠之地洗練過,還有困境可難倒她嗎?難怪這些年在貴州獃過的幹部,再出去通通升官,因為他們都在國家最艱苦的地方打過木人巷。
有當主管的朋友告訴我,因為公司在大埔工業邨,近年很難請人,應徵者都嫌遠,又要轉車,通常面見完都不來上班了。
忽然想,無論你住在香港哪個天涯海角,去大埔工業邨,都不會比北京往貴州山區遠,競爭力,不只在知識,還在於心態。香港年輕人如果心態不變,就永遠看不見眼前機遇了。
原文轉載自《經濟通》 2017年8月29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