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公布的《201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顯示,香港競爭力在全球排名被新加坡爬頭,今年跌至第4位,是十年內首次跌出三甲。當中政府決策及民生政策排名更急速倒退,而香港的商業效率亦由第2名跌落第3。
令我很擔心的是量度香港有沒有良好政策以迎合經濟靈活度指數,居然由已經不高的第13名急跌至21。這不是說笑的話題,因為我們的競爭力,直接影響我們的就業、民生、年輕人的發展空間及上流力。這指數量度我們捉到鹿懂不懂脫角,迎好而上、發展經濟民生配套、做大個餅。數天前,我在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周年會議演講,來自各國的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前海、橫琴、南沙等地發展力度強勁,新建的商用樓面面積以數個中環計算。回顧我們九龍東發展仍十劃都只有兩撇,在未來五年十年都未必建成半個中環。我於是指出其實大家今次會議選址錯了,因為香港是全亞洲最反對發展的城市。但最諷刺卻是我城有全亞最大發展需要。但港人沒有積極心,只會反對發展。其實,今次10年內第一次跌出3甲,除非我們誠實地面對我們的弱點而全民全力改進,否則面對愈戰愈勇、有勇有謀又團結的對手,我們無勇無謀無心但有力的社會很快會跌出十大,從此一蹶不振。
當鄰近地區有硬件,又有香港不把握而斷送給它們的機遇,它們就可以提供就業及優質的居住環境。相信不久將來,很多年輕港人會搬到珠三角去工作及居住,隨之年老的父母都會跟隨子女搬到內地,我城的美好家園便不再復見。要從拾香港的競爭力離不開軟硬兼施,在土地及人才供應方面著手。但更緊要的是我們全民要有上進心,將香港發展得更大、更好、更人性化。可惜的是,幾年來「發展」這兩個字被嚴重妖魔化。雖然你想上樓住公屋住私樓、雖然你想醫院輪候時間縮短、雖然你想有更多的商場酒店,逛街不會再那麼擠迫,也可紓緩中港矛盾,但當大家都深明發展土地、新區及填海是不二之法,香港幾百萬個苦主卻沒有一個敢發聲支持發展。一個公民社會絕對不容許沉默大多數不發聲。因為沒有市民的支持,就不會有好的政策,就不會有競爭力,香港只會原地踏步,望擠迫及走掉了的機會長嘆。
其實發展很「Cool」!因為它代表上流力、就業、扶貧、無房、小加租、小通脹及舒適綠色生活。我們應該將硬件發展、競爭力、經濟發展及人性化的社會劃上等號。既然香港位於經濟發展最快的亞洲,也是大中華最自由最美好的地方,又有強勁的需求及財政資源,為甚麼我們會選擇172年的社會進步要止步於此?為甚麼700萬人沉默不在乎地放棄了給下一代一個令港人自豪,外人羨慕的國際都會?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4年5月26日
原圖:isd.gov.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