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海岸再傳壞消息,大量垃圾短短一天內突然湧入黃金泳灘,全城震驚。其實,這只是「小巫見大巫」。去年休漁期大量海上垃圾湧港,香港水域淪為「垃圾灣」,情況更為恐怖。漂亮的大海是香港市民無價之寶,面對嚴重污染,政府若袖手旁觀,等於親手摧毀港人的資產。
去年,流動漁民已經深受其害,原本滿懷期望出海捕魚,結果撈得大量垃圾,海洋更發出陣陣惡臭,所見所聞,觸目驚心。筆者猶記得漁民朋友披星戴月清理垃圾,非法於海洋傾倒垃圾,人神共憤。然而政府得過且過,敷衍卸責,負責部門一到6時便「準時收工」,無人接聽電話。漁民求助無門,被迫與骯髒不堪的垃圾共處一船,慘不忍睹。
筆者於立法會上強調要設立緊急應變機制,才能解決海洋垃圾危機,引起政府關注。去年10月,粵港成立海洋環境管理專題小組,加強跨境合作,堵截垃圾源頭,足見當局有意改正歪風,但問題尚未圓滿解決。8月1日,屯門黃金泳灘驚現垃圾長龍,清理工作竟拖延數日仍未完成。究其原因,在於應變機制尚未確立。政府部門分工不清,辦事不力,互相推諉責任,未能做出正確決策。資源分配不足,尚可慢慢增加;機制存在漏洞,卻是萬萬不可。
其實,市民與漁民朋友只是要求政府清理垃圾,盡快查出污染源頭,嚴懲違法行為。筆者屢次與多個志願團體請願,要求跟進,可惜迄今未見政府積極處理。市民一等再等,已經厭倦了「正在跟進了解」的回覆,但願政府盡快以有效、實際的行動,挽回市民信任。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林鄭月娥就任特首,新人事,新作風,政府應該當機立斷,正視海洋垃圾問題,繼續加強粵港合作、聯合執法之餘,應成立應變監察機制,明確各部門分工,避免「耍太極」。為協助漁業轉型,度過困難期,政府應制訂政策,支援受影響漁民,保護香港海洋生態。否則,對生態環境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香港不幸淪為「臭港」,將恨錯難返。
近日,香港多個泳灘發現大量垃圾,而且有9000噸棕櫚油因外洩,漂入本港水域,情況令人擔憂。政府需要盡快清理,更有必要成立緊急應變機制,讓市民在潔淨的泳灘暢泳,漁民朋友也能開懷作業,貢獻本港。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7年8月8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