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大地震造成超過69,000人死亡,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公里,是繼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慘重的一次地震。我的老師、亦是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劉紹鈞教授發起成立「中華建設基金會」,參與援建工作,獲得很多業界朋友支持。其中一個項目是和香港明愛合作,為山區偏遠村落鋪設水管,將山溪水引接入屋,為村民提供緊急供水系統。前屋宇署署長張孝威和業界的義工分別多次前往災區視察和督導,為村民出錢出力。
2009年我跟隨大隊參加了北川縣通口鎮的供水項目竣工典禮。獲當局的安排,我們前往災場憑弔。沿途看到多處大規模山泥傾瀉和塌坡,觸目驚心。一個面積大如沙田和大圍的北川縣,全部樓宇東歪西倒,恍如置身於荷里活影城的特技場景,滿目瘡痍,令人難過。體積比貨櫃箱更大的巨石,隨處可見。
今年7月中參加了土力工程處主辦的「香港斜坡安全系統四十周年」紀念儀式。會場設有虛擬實景體驗,戴上VR眼鏡,市民可以從多角度感受70年代在香港發生的兩宗嚴重山泥傾瀉災難的震撼場面。
1972年6月18日是香港黑暗的一天。經過了連日大雨,在中午12時45分,觀塘曉光街對下的斜坡崩塌,數以萬噸計的泥石湧下秀茂坪臨時安置區,摧毀了70間寮屋,造成71人死亡慘劇。
天災是不分貧富的。同日晚上約9時,西半山豪宅區寶珊道也發生大規模山泥傾瀉。泥石首先沖毀一棟兩層高樓房,再捲走干德道一棟六層高大廈,繼而直衝樓高12層的旭龢大廈令整座大廈倒塌;造成67人死亡。同學馮先生的太太告訴我,她有一位好朋友親眼目睹丈夫和兒子被泥石沖走,從此陰陽相隔。其後更患上抑鬱症,每逢行雷閃電便會心驚膽跳,腦海裡不時湧現慘劇的情景。
根據當年《南華早報》報導,拯救人員連夜搜救,憑著收音機的音樂聲在瓦礫下接近40呎救出了奇蹟生還的外籍人士列顯倫。他是一位著名大律師,日後更成為終審法院常任法官,現時仍在香港生活。據說他獲救時表現鎮定,更隨音樂唱著披頭四的名曲“When I’m 64”;顯示了他堅強的意志和樂天的性格。
政府於1977年成立土力工程處,成功建立及運作一套全方位的「斜坡安全系統」,有計劃地鞏固及處理有風險的斜坡,大幅降低香港整體山泥傾瀉風險,化解了很多因斜坡而做成的災害。現時香港已達至國際最高的斜坡安全水平。
香港地少人多,很多樓宇是興建於峻峭的山坡上;斜坡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諭。負責改善斜坡安全的工程設計人員和工友是香港的「建設者」,也是市民的「保衛者」。他們為大眾安全把關,讓大家可以「安居」。
感謝各位建造業英雄!
原文轉載自建造業議會網頁 2017年7月31日
原圖:土木工程拓展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