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華探親雜記
温哥華探親雜記

在最近的這幾年我差不多每年都會往溫哥華走一趟,目的是探親。溫哥華雖然依舊山明水秀,尤其在氣朗天青的日子,景色特別宜人,但它對我的吸引力已遜當年。如今,只要能看見親人們個個身體安康,生活愉快,我便感到心滿意足了。

六兄一家早在四十多年前便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並以温多華為立足點。當年他們夫婦仍舊年輕力壯,帶著一雙兒女到此打天下,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才慢慢穩定下來。六兄性格保守,對香港前途不樂觀,未雨綢繆,成為移民隊伍的先鋒。

六兄來到温哥華不久之後正逢越戰結束之時,很多留在越南的兄弟姐妹都設法逃離經過戰火蹂躪的家園,不願接受共產黨的統治。加拿大成為他們移居的首選,而六兄亦義不容辭為向他求助的親人充當擔保人。在幾年間,我們的親人一家接著一家以難民身分依次來到溫哥華定居。很多都捨棄財產,孑然一身從海路出發,冒著生死未卜的風險勇往直前。當到達目的地之後只有從零開始,赤手空拳,刻苦耐勞。他們投身於各行各業:如水電及汽車技工、清潔工、售貨員等等,不論薪酬,只要有人僱用便走馬上任。他們的下一代由於受過較高深的教育及職業培訓,大大改善了就業機會。他們當中有藥劑師、醫生、牙醫、醫療護理和實驗室人員、電話及互聯網技術人員、會計員、教師、水電承包商、地產代理人等等,不勝枚舉,都表現得很出色,和本地人才比較起來也不遑多讓。和我同一輩子的親人很多都已從職場或商場退下來,過起休閒的退休生活,或含飴弄孫,或出國旅遊。他們的下一代則繼續努力拚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估計將來還會有更大和更出人意表的突破。

親人們很多都經歷過戰争的洗禮,劫後餘生,對安定生活的追求特別殷切。加拿大正符合這種要求,所以他們能夠在此生活都感到異常滿足。二兄今年已經八十七歲,曾經中風一次並接受過腦科手術,但已完全康復,醫生還准許他開車呢!很多人到了他這個年齡早已不問世事,他却一直留意着香港的動態,對香港發生的事瞭若指掌。二嫂八十五歲,剛過生日,兒孫曽為她慶祝,逗得她笑逐顏開,津津樂道。她十分健談。我和她曾經在同一屋簷下生活過,超過了半個世紀以前的往事仍記得一清二楚,由她娓娓道來,使我猶如進入時光隧道一般,重新體驗大中華米較(碾米廠)時期的生活。二嫂年輕時曾經在製衣廠工作過,到了今天她的針指功夫仍然很了不起,能將碎布條縫製成各式各樣的衣物,精巧奪目。除此之外,她也能下廚烹調,炮製出來的美食令人垂涎三尺。這次我們在她那裡逗留了四天,每天都由她準備早餐,還堅持要下廚弄一些我最愛吃的食物。我雖不願她過於勞碌,但却欣然接受。我知道,當她看見我吃得津津有味時,便會感到莫大的滿足。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是對自己「寶刀未老」流露出來的喜悅。

六兄已接近八十歲,由於膝蓋骨的老化,行動開始變得吃力及緩慢。他每天習慣開着他那輛電動三輪車到附近的公園去曬太陽,並在公園內的露天運動場做一些簡單的機械操,以舒展肋骨。幾年前他仍與我一同打網球,怎會料到只隔這麼短短的幾年,行動便變成這個樣子。年齡漸增,對健康愈來愈感覺重要。如何避免體力退化,確令人惆悵。好在,六兄的思維仍然十分敏銳,一切需要動腦筋的事務仍可親力親為,不必依賴他人。六嫂也一把年紀了,但經過膝蓋移植手術後,今天又可健步如飛。我為此感到高興,希望她的健康能夠保持下去,增添生活的樂趣。六嫂為人比較樂觀,凡事都看得開,這是健康和長壽不可或缺的人生取態,我要向她學習。

我們共有十八個兄弟姐妹,但一半已魂歸天國,只餘下九個。目前,五家姐是我們之中年紀最高的一個,明年將是她九十歲的生日。五姐一向精明強幹,腦筋清醒,能精打細算。出嫁前曽協助父親打理生意,出嫁後是丈夫事業上的得力助手,這些「女強人」本色一直維持很久,直到年事已高才逐漸褪色。我幼年時曾被她管束,不敢越雷池半步。我從小便領略到什麼是權威,知道如何看清形勢,不敢輕舉妄動。據說我受罰最少,並非由於自律性較高,而是我怕事,承擔不起後果,所以不敢犯規。

除了五家姐之外,我還有一個八家姐,今年也八十歲了。她早年喪夫,守寡多年,與次子和媳婦一起生活。她性格比較剛烈,善變,不容易和人相處。這種性格的形成不知和幼年失學是否有關呢?我父母的那一代人很多都傾向於重男輕女,將受教育的機會都給予兒子而忽略了女兒同樣有受教育的需要。由於這個原因,我們很多家姐在小學未完成之前便輟學,為支持家計而付出她們寶貴的青春。我常撫躬自問,假若八家姐受教育的機會沒有被剝奪,今天她會不會變得少點頑固和性格會較為温柔呢?常說性格會影響命運,而教育則可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或有助於改變我們的性格與命運呀!

我這次探親之旅和過往的感受有點不同,最顯著的是眼見兄弟姐妹們開始老態龍鍾,體力和思維已大不如前。他們的健康每況愈下,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階段,能一起相聚的日子或會愈來愈少,所以我珍惜每一刻的來臨。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