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和學生、子女「溝」而不「通」?
你是否和學生、子女「溝」而不「通」?

教師及家長如何面對M(Mobile)世代,秘訣是關係的建立和維持。這裡嘗試從四方面結合幾個易於默記的口訣,來講解一下有關之問題和技巧。這四個口訣就是:望、聞、問、切。

一、望

有關一些「溝通」的理論指出,人與人溝通除了用有聲的語言之外,還有無聲的的身體語言,是值得我們注意。少年人雖然不善表達,但亦不擅於收藏,往往他們在自己之生活中,都容易喜怒形於色。

「望」字訣提醒我們不妨對少年人之舉動多加留意,便不難察覺他們的情緒,和他們的心境狀況。另一個重要的觀察是,家長和教師亦需對自己之情緒多加留意。

比如自己是否有不快之情緒,自己是否快要「火遮眼」,或是將要「扯火」(發脾氣)等。如果教師家長能夠對自己之情緒、觀點、和處理學生子女之問題之態度加以控制和自我提點,每每會令即將產生衝突之問題及時平定下來。

二、聞

「聞」不單是指聆聽,且是主動聆聽。主動聆聽是指我們需要留意傾聽。這非特是傾聽當前的說話,提醒自己不要先作定論,除了聽取學生子女表達的話語外,還要捕捉說話裡的絃外之音。

少年人往往由於解決問題之能力有限,便會將自己之情緒投射於教師父母或別的事情上,用「心」去聆聽,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

「亞媽,我今日打籃球校隊贏了。」可能他與你分享成果之餘,也想得著讚賞。「我借錢俾人是我的事,不用你理!」他正在學習向朋友表達關懷,嘗試用自己之能力去幫助人。「收聲!你好煩!」他的態度好似「無大無細」,其實,他祗是覺得你不明白他,故此他亦不想聽你的觀點。

三、問

很多家長教師時常說,自己的學生子女很多時都是十問九不應。其實,當我留意成年人與青少年人溝通時,很多時都是在問「點解?」和「是非題」。

「點解你讀書成績這樣差?」「點解你這般散慢?」「你喜不喜歡學這學那?」「你喜不喜歡那位老師、朋友、亞爸亞媽、返學…等」

對於一個少年人來說,「點解?」的問題都是不易回答的問題。而「是非題」則使我們與青少年的交談加以簡單化。一旦他如果回說不喜歡那位這位,不喜歡上學,下一個問題會如何?多會又問「點解?」,是故開放式問問題的技巧是很重要的。

「你認為那位老師…如何?」「有什麼令你覺得這樣看法」,在「問」字訣中,不妨留出一些空間,讓他們可以向你發問,而不是一味的詢問。

四、切

「切」字訣就是指這種切身處地之感受。學生子女們不會對你說他需要成功感,不會說他已經長大等,而祗是在一些實況境況中,隱隱透露出自己的成長需要,這些「解畫」的工作需要我們來作。

其實,我們也曾經歷過青少年期,他們所面對的青春期、交友、戀愛、學業和工作問題,家長教師也是一個過來人,你的經驗也可成為他的借鏡。青少年人每多對他們身邊的導師、家長有關的故事,都會甚感興趣。聽取他們心中話之前,可能是我們願意先開放地講自己的故事。

綜合上述四方面與青少年溝通的要點來說,可見「溝通」不是單憑外在的語言傳達,或是善於詞令,觸覺敏銳便可成事。今天,M世代已經出現,在這資訊爆炸的世代中,如何了解子女,給予適當的溝通與關懷,作為一個現代教師和父母,是一個重要的學習課題。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