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後數月可形容是打風季節的話,那這兩個月應是文化季度,有全球最成功的藝術展覽Art Basel Hong Kong及已札根香港21年的Le French May法國五月。藝術、文化創作之所以寶貴是它的感染力,一看一聽可以帶我們到another world, place, time(另一個地方、空間、時代),可以感受到當時當地的心境。而這兩個月裏,最令我感動的,卻不是外來的豐盛文化,而是剛開幕的荷李活道土炮,活化了的前已婚警察宿舍Police MarriedQuarters, PMQ元創方。
宿舍前身是1876年興建,由寶雲爵士奠基,香港第一間官立中、小學,中央書院。近代中國舉足輕重的名人,包括孫中山先生,唐紹儀(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何東、何啟(為港大鋪路)、周壽臣及霍英東,都在這裏培育出來。除了令我了解140年前,香港作為中西大門文化薈萃的情景,PMQ更帶我們到60年前,當被二戰破壞的學校重建成全亞洲第一所警員宿舍的平民百姓家。對我來說,PMQ的中心點是S508室──這斗室曾是6至8人的家。沒有廁所,煮食、洗衣、孩子讀書都在戶前的公共通道完成。
S508室的短片引述了當時住客於今天錄下的回憶,包括特首梁先生。在這上流力欠奉,下流力極大(韓戰)的時代,生活雖然艱難、貧乏,但他們卻津津樂道,細述街坊互相扶持,守望相助,不分你我的豐盛鄰里精神。對很多住客來說,這一段艱難生活,養兒育女(平均6個)的時代,肯定是他們一生最回味的時候。我不禁問,這麼令人難忘的街坊情,在這物質豐富的20年,丟在哪裏?
我想我們社區的公共空間實在沒有了。小小休憩公園及大廈lobby,實在不能取代長長貫通每一戶的PMQ冷巷。在將來20年,我們徐徐老去的時候,過去20年我們欠奉的街坊聚會硬件,定會令將由100萬增至220萬的長者(65歲或以上)大軍變成孤獨老人兵團。當我們為香港發展動腦筋的時候,我們應在18區多建能發出PMQ精神的硬件。這些長者活動中心可以成為他們聚腳地,交換做義工、健康、太極、投資、教孫、補習班、娛樂、旅行等精彩情報,又可以作為社區醫療的配套。
新一代長者是當年PMQ的父母養大的嬰兒潮一代。他們都是在大家庭中長大,又受惠於經濟成長,學識及經驗都較父母為多。這220萬老嬰兒明白上一代的養育之恩,所以回饋社會心切。我肯定當我這一代中坑退下火線之時,經濟之失會變成社會之得,義工及社企會多120萬人推動,而將香港人情味再一次推上高峰,成為香港最美好的黃金50年的先頭步兵團。我們會將先人艱苦開拓香港的經歷,中華文化重家及鄰里的精神,實踐於街坊情及同舟共濟精神之中。
但這些良機也要社會硬件扶持,斷不能依賴現已過勞,用作歌唱、比量棋藝、教孩子踏單車、外傭跳舞、道友及流鶯小聚的球場及公園。剛在4月啟用的PMQ是showcase香港創意產業的極好硬件。它繼承我城172年的獨特文化及志氣,傳承給下代港人一個既積極及有意義的訊息,令我們了解我城為何偉大,而市民仍須努力,不要辜負先人的心血,為這城增光添暖。請支持我們的新血,多買創作,因為他們絕對能將香港文化,帶到另一個地方,受到全球欣賞。
原文轉載自《am730》2014年5月19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