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下月初,進行上任後的首個外訪,地點選擇東盟地區,就是要善用香港的地區樞紐角色,發揮「中國內地與世界間的門戶」的特殊作用。有消息指,香港與東盟10國和中國內地很大可能提早在今年9月簽署「東盟10+1+1」協定,為香港開拓巨大的經貿腹地,並為香港自身的發展,以及為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無限商機。
港與東盟關係密切
基於地理優勢和人文相近,香港與東盟地區的投資與貿易歷史久遠且全面深入,僅次於中國內地,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2016年香港對外貿易額前10的國家和地區中,東盟地區佔了3席,合計佔比為7.6%,而香港對東盟的出口增長亦有8.6%。此外,內地與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經香港轉口的佔10%,且呈上升勢頭。隨着「一帶一路」的推進,內地與東盟地區之間的貿易將迎來良好增長,香港作為轉口港和「超級聯繫人」,在其中的優勢和作用將更加明顯。
得到中央和東盟的支持,香港與東盟10國及中國內地落實「東盟10+1+1自貿區」協定,有望從預期的今年11月,提前到9月簽署。為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10+6自貿區」(東盟10國加上中、日、韓、澳洲、新西蘭和印度)談判,打下堅實的基礎,並有力推動香港的經貿發展,亦讓香港在區域發展中扮演更強角色。
抓住歷史機遇
香港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連接亞洲和世界航道的重要海上樞紐,是內地與東盟經貿合作的門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要衝。隨着深圳中歐班列朗華號今年5月順利首發,廣深港高鐵即將建成,香港將是中歐鐵路最東部的起點,並與東盟、中國內地及歐亞大陸沿線國家連成一片,成為「一帶一路」的聯結點。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是推進「五流」(人流、物流、服務流、資金流、資訊流),與「五通」(土地、技術、資金、人才、信息)等諸多要素的重大國際工程。香港政府和工商各界應抓住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議的歷史機遇,並藉此乘勢而上,深化與「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增進區域和國際夥伴的貿易投資往來,把競爭化為合作共贏,讓香港能夠從中釋放自身潛力和達致經濟轉型,並為環球經濟增長和發展作出新貢獻。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 2017年07月14日
原圖:新華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