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協會又發表年報,標題為「一國圍城」,指香港新聞自由每況愈下,傳媒機構自我審查情況惡化,加上內地資金增持香港傳媒份額,中資傳媒增至三成半。
此外,逾八成半主流媒體的老闆或新聞部主管已為政府吸納,他們不是獲委為北京建制成員,就是領受了港府勳章。
記協描繪的圖像怵目驚心──香港被「圍」,市民坐困愁城而惶惶不可終日,傳媒主管只有一成半人憑良心說話,其餘都是傀儡,就因為他們為社會做了事,拿了勳章和銜頭。
奇怪的是,傳媒受眾的切身感受卻又是另一番景象,打開報章港聞版,除卻三份傳統左派報章之外,絕大部分報章的新聞報道盡是政府施政失誤的指摘,由地政到醫療衞生,民航安全到消防,令政府難堪的故事鋪天蓋地;在評論版,支持政府的文章若佔到三成篇幅已算萬幸。
電台取材以批判為主
電台的新聞報道似較中肯,但取材難逃以批判為主調,例如遼寧號航母編隊訪港,有記者問評論員是否表示中央要以武力打壓港人,問題顯然是個圈套(loaded question),目的只希望能夠拿個偏頗的答覆。
而佔廣播時間最多的時事和清談節目大都以「踩」政府為先,試以最近一場《城市論壇》為例,節目臉書竟有指政府「呃足廿年不堪提?」的字句,新聞學的所謂「中肯、持平」原來不過是說說笑話。
香港有沒有新聞自由,要視哪個媒體而定,部分傳媒處理新聞的自由實在給箍死。無綫電視就曾被指報道六四晚會消息不夠詳盡,一般報道手法則是走「和諧」路線,而遭標籤為CCTVB。
其實,報道要多詳盡才算對?「和諧」又為何等同錯?最近該台把香港電台製作節目的《頭條新聞》調動,讓出時段直播國家主席習近平講話,也遭到反對派媒體圍攻。
《頭條新聞》曾被建制派指為反政府節目,當時主事人辯稱節目純粹以嬉笑怒罵手法嘲弄時事,而不是嚴肅評論,所以毋須過分執着當中批評有沒有道理。國家元首的講話關係全港福祉,調動一個嬉笑怒罵的節目讓路,既切合常理,也符合觀眾的需要。況且新聞編輯自主,編採路線與取材應由主編說了算,要先諮詢張三李四才能過關決定,不算得上是新聞自由。無綫電視事前也沒看過該輯《頭條新聞》的內容,怎可能因節目攻擊政府而加以留難?
反觀香港電台,經多年發展已經茁壯成長,擁有的資源和人才不下於私營電視台,大部分人員享有公務員待遇、福利和職業保障;最近隨着亞洲電視倒閉而取得多條廣播頻道,是時候要站起來向納稅人交代所用的公帑確是物有所值,而是不再依附受歡迎的私營電視台而取得較亮麗的收視。
記協年報的結論認為香港新聞自由受到侵蝕,不知情者以為香港已「玩完」,政府官員心裏或會嘀咕:「係就好咯,最衰唔係!」但對部分傳媒來說,年報結論也不是全錯的。
原文:頭條新聞截圖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7年7月7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