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波士頓發生的爆炸震驚全球,三位無辜市民喪生,超過170人受傷,部份更變成終身殘廢。事件令人扼腕,一個個問號縈繞於腦海:為什麼?為什麼?
波士頓居民在事後紛紛自發捐血救人,這種團結無私的行為,是人文精神的表現,是成熟的公民社會的特徵。回想十年前,香港面對沙士肆虐,醫護人員奮不顧身救助病患者,市民亦齊心抗疫,捐助病者和遺孤,這種團結一致的精神,令香港人感到自豪。再看今天的香港,矛盾湧現,內耗嚴重,不禁唏噓。
美國的執法人員迅速緝拿兇徒,效率令人讚嘆。滿布市內的監察系統、個人電話通話記錄,以及精密的國民身份檔案,功不可沒。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情報系統,是反恐工作的重要支柱。在高舉人權自由的國家,為保護國土安全和公眾的人身安全,這些裝置和系統都廣為社會所接受。
回望香港這片福地,至今仍稱得上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市民對防範罪案的意識難免不高,情報部門亦在回歸後撤銷。輿論普遍傾向保護私隱,寧可削弱執法部門的權力,結果讓歹徒有機可乘。自從反竊聽條例生效以來,執法部門的辦案能力,尤其是偵察隱性案件(如貪污和黑社會活動)的手段,受到明顯的制約。案件數目少了,我們都感覺良好,但香港是否更安全,更清廉呢?
隨著全球經濟重心東移,越來越多跨國公司和外籍人士進駐香港,在中國境內最國際化和最自由的城市尋找發展機會。全球的傳媒機構亦選擇香港做基地,從中國的南大門,觀望中國發展。有人言之鑿鑿,外國勢力已入侵香港,威脅中國安全,大部份市民對此都一笑置之;然而,國際上政治角力引發的恐怖活動和激進行為,確實不能掉以輕心。觀乎波士頓爆炸案,恐襲轉趨個人化及本土化。香港作為中國對外的窗戶,實有需要提升防範意識。
香港與內地人民的交往越來越密切,罪犯同樣穿梭兩地。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已被不法分子看準是洗黑錢的好地方。香港與內地至今仍未簽訂司法互助和疑犯互換協議。因此,香港人在內地犯案,只要返回香港,便可以逃避責任;同樣地,內地人在香港犯案,只要潛逃國內就能逃過法網。最近有年輕女醫生在深圳被殺,據報道是香港人在內地買兇殺人,案件主謀能否落網、案件將在哪裡審訊,值得關注。不少西方國家已與中國簽訂司法互助和疑犯互換的協議,香港何不效法?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市民在保障個人權利與公眾安全間必須取得平衡,以免不法之徒有機可乘。
原文轉載自 《羅范椒芬網頁》
原文連結:http://www.fannylaw.hk/viewpoints_blogger_2.aspx
圖:網絡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