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百五十歲引起的聯想
加拿大一百五十歲引起的聯想

再過幾天便是七月一日,這是加拿大國慶日,也是加拿大建國一百五十周年的盛大日子。連日來收到不少文友發來文章與詩篇,歌頌這個日子,卻引不起我的共鳴。這並不表示我不喜歡這個國家,只不過內心很複雜,喜悲參半。喜者,加拿大歡迎移民,我在這裡生活感到安全及滿足。悲者,當初為何會離鄉背井來到這個國家呢?而且一留便二十多年了,相信亦會在此終老,免不了有寄人籬下和永遠做個異鄉人的感覺。

我出生於越南,如果按照出生地作國籍區分的話,越南便是我的故鄉,但因戰亂我未滿十六歲便離開了,遠走高飛,從此不聞不問,也忘記了怎麼說越南話。曾幾次嘗試回去尋根,但發覺故鄉變得愈來愈陌生,我猶如斷了線的風箏,愈飛愈遠,再也與源頭連接不起來。我感覺有愧於承認自己是越南的子民,因國家有難時我曾不顧而去。

離開越南之後香港成為了我棲身之所,也想不到在這個城市度過了半生的歲月。起初曾在這裡掙扎過一段日子,經歷重重困難才逐漸穩定下來,卻於香港回歸中國的前兩年再度連根拔起,遠渡重洋來到加拿大定居。當時香港的前景確實不明朗,離開是迫不得已的選擇。當局勢穩定後,有很多香港移民回流故里,我卻按兵不動,以不變應萬變。加拿大國泰民安,是退休人士一個很好的選擇。我既然已經來到,便決定留下不走。

從現實的考量來看加拿大確是不錯的,她有非常完善的醫療和社會福利制度,尤其對於老年人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但從文化的觀點來看,第一代移民會發覺在生活習慣和思維取向上與主流族群存有很多隔膜。移民仍舊喜歡與同一背景的人聚居,保持溝通的方便及增加安全感;他們說的是原來的方語,吃的是以前吃慣了的食物。雖說不諳英語也可在加拿大生活,但當開啟電視機時,所看到的十之八九都是以英語或法語為主的廣播節目,為少數族裔服務的頻道仍是寥寥可數的,作用不大,點綴而矣。每天出版的報章和雜誌也是以英、法語佔了多數,少數族裔社群必須辦報才可滿足這方面的需求。重要的消息來源仍需依賴主流傳媒的提供,以他們的報導為準。

與家庭成員接觸時,我們會發覺與加拿大土生土長的晚輩溝通起來困難重重,久而久之便產生疏離感,隔膜也愈來愈深。移民之前很少人會考慮到這個問題,事後也難以補救,因為子孫怎會有興趣學習中文呢!

 

最近在多倫多發生的一宗華人夫婦被白人鄰居排斥及業主迫遷的案件引起了華裔社會的關注,雖然經過法律訴訟暫時解決了,但種族歧視的存在不容忽視,尤其在白人聚居的所謂「富豪區」,華人遷入或會感到不受歡迎。這種現象甚少被傳媒報導,所以鮮為人知。當然歧視是一種感受,有時並不是很明顯的。如果我們仍生活在香港,台灣或中國大陸,又何須蒙受這些怨氣呢?

在加拿大的政壇裡,華裔的參與仍然偏低,不成比例。很多人批評華人不熱衷於從政,果真如此嗎?語言障礙使很多縱使對政治有抱負的華人也會知難而退,這個弱勢還須等到他們的下一代才可改變。

加拿大立國一百五十周年的慶典即將來臨,我們必須積極參與慶祝。但能否和主流社會一樣地全情投入,只有撫心自問才知,不必自欺欺人!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