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二十載憶百年中國
香港回歸二十載憶百年中國

本文作者為中國歷史教育促進會(香港)會董 周軒諾

今年乃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紀念,二十年前筆者仍是一名中學生,可那時已覺得自己能以香港人身份見証香江從英國殖民地重投中國的懷抱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那年中史科老师恰好講到辛亥革命後清朝被推翻 ,而清室末代皇帝和隆裕皇太后宣布滿清壽終正寝的日子是新曆1912年2月12日,筆者曾幻想自己坐時光穿梭機重回清帝退位的那一天,好感受由帝國子民變為民主共和制國家的公民;由有皇帝變為無皇帝;由留辮變為剪辮那一刹的滋味。正所谓生不逢時,吾儕縱未能親歷從清朝入民國的一刻,但卻有幸目睹兒子回歸母親家裡,也算是大時代的見証者。因不是任何香港人俱可經歷香港由殖民地過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區的瞬間。

回想1997年6月30日晚上,筆者在家裡跟爸爸媽媽邊看電視,邊聽收音機,平時不會這麼晚都不睡的一家人,那一夜卻興奮莫名,等待凌晨零時的一刻來臨,親身引証一個舊時代的終結以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時光荏苒,頃刻二十年便過去了。其實不管祖國富强與否,香港人都應該為回歸一事感到自豪和歡欣,因中國是香港人的根。難道祖國不強大,就不應為回歸感到高興嗎?譬如你會因自己父母不富裕而不高興嗎?或你會為自己家鄉不發達、無公路、欠WiFi上網而不高興嗎?相信凡是飲水思源的人皆不會,那些忘恩負義的人則另作别論。遑論中國現在已發展得蠻不錯。

   

大家可以看看歷史上的中國,就回到100年吧,百年前的中國和世界發生之大事不勝枚舉 ,重要的包括: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文學革命論》相繼面世;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國學大師饒宗頤、台灣海基會首任董事長辜振甫先後誕生;府院之爭;張勳復辟;美國、中國前後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宣戰;孫中山擔任廣州軍政府陸海空大元帥;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芬蘭獨立 。

   

可見一個世紀前,全球正陷入史無前例、生靈塗炭的「一戰」陰霾。沙俄的專制王朝完結,無產階級政權統治首次出現。中國廣州開展護法運動,北京城則最後一次有皇帝在皇宮「登基」。提到宣統皇帝7月1日於紫禁城養心殿復辟, 無獨有偶,香港回歸祖國的大日子亦是7月1日,只是張勳復辟發生在1917年,香港回歸在80年後的1997年。100年前,某些中國人還在發帝制大夢,2017年今天的中國已經在講「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滬港通、深港通、粤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互聯網+了  。當然,看待歷史問題要具備一雙「古代眼」,1917年有當時的特定的時代背景及社會環境限制,不能用今天的發展成就硬套在當時,只能說時代巨輪不斷向前推進,亦即孫中山之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你想學張勳、康有為、羅振玉留辮子、小腳、閉門造車、做井底之蛙可以,但不要埋怨被社會淘汰,始終發展才是硬道理!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