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就是煮一鍋湯
融合就是煮一鍋湯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於上周在香港舉行。大家的注意力,大多數都集中在承辦機構騰訊公司的主席馬化騰身上,以及可以用「星光熠熠」來形容的出席嘉賓。馬化騰和這些嘉賓都和400多位與會者分享了他們對大灣區發展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其中也提出不少確實可行的建議。但當大家都欣賞這些明星企業家的風采時,他們和他們企業成功的經歷,其實正是說明了香港和內地經濟融合的互利雙贏結果。

騰訊順豐大疆3種融合模式

以騰訊的馬化騰先生為例。馬先生在深圳創業,但在初期因為缺乏資金而遇上困難,馬先生差一點就以60萬元賣掉騰訊,後來因為得到香港資本投資才起死回生。騰訊更於2004年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更超過2萬億元。香港就是這間在深圳落戶創業、最後走向世界的公司的窗戶!而騰訊的高層管理人員,許多都是香港的專業人士,騰訊三分之二的員工,都是在這「九市兩特區」的大灣區內上班工作。儘管「大灣區」這概念還未經提出之前,騰訊公司已經充分利用這個地域來發展業務。

當日出席的還有兩位令人注目的創新科技企業家,分別是順豐速運董事長王衛,以及大疆創新科技董事長汪滔。他們兩位都是比較低調的企業家,平時極少接受媒體的採訪,但今次都出席是次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可以證明大灣區在一眾高新科技企業家和創業人士眼中的地位。王衛和汪滔的創業背景,都已經體現了內地和香港經濟融合的結果。王衛在他的演說時,特別用上一句說話—— 「一念之差」。他以半開玩笑說,當他全副精神放在改善自己公司的內部環境時,騰訊就致力改造外部的生態,將平台開放,與多方面的企業合作,結果就是2000億元和2萬億元的分別。但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順豐不是早着先機,走進大陸開拓先進快遞服務,可能因為當年的「一念之差」,只是滿足於700萬人的本土市場,那這「一念之差」,可能就是2億元和2000億元的分別。這「一念之差」,就是其「念」只局限香港,還是其「念」是放大到整個中國大陸市場。這「一念之差」,其實就是分別在於開放拓展的思維,還是保守本土的思維。

和馬化騰的騰訊相比,騰訊是創業於大陸深圳,南下利用香港這門窗戶得到大發展;而王衛的順豐,就是香港創業,北上中國大陸而發揚光大。至於大疆的汪滔,又是另一種模式。汪先生在大陸出生,來港求學,畢業之後又再北上深圳創業,而其間其母校香港科技大學及校內老師又給予大力支持。這間佔了全球消費級無人機九成市場的科技公司,又是另一種大陸和香港——又或者是深圳和香港——的融合模式。

騰訊、順豐和大疆的經歷,正是大陸和香港經濟融合的經歷。而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也是在於這「九市兩特區」的融合程度。馬化騰用上「一鍋湯」來形容大灣區,目前「九市兩特區」就是獨立的「湯料」,問題就是如何把這11 份「湯料」煮成「一鍋湯」。這種把不同的湯料煮成一鍋湯的形象化形容,不就是融合的最貼切表述嗎?

九市兩特區人為區隔成障礙

如何把「九市兩特區」高度融合,是一項重大的工程。之前本欄在分析大灣區時,就曾解釋過大灣區在目前時機提出,是因為區內的大型基礎建設在未來幾年會相繼建成。有了縱橫貫通的路橋基礎,大灣區就可以暢通無阻。但這些路橋基礎的貫通,只是一個前提,因為路面上的暢通,只是增加了往來的可達性和減少出行的時間,但人為的「區隔制度」仍然存在。而這些制度上的區隔,正是「九市兩特區」融合的障礙。換句話說,要達至高度融合,就得把這些制度上的障礙消除,又或者盡可能地大幅度降低。

一位與會者——林垂宙教授,在會上大膽地提出把這「九市兩特區」的「關口」完全取消。這種大膽的提議,在目前的客觀現實上當然是有相當難度,也不是短期內就可以解決。但在通關的便捷上,卻完全可以大有改進,最簡單的就是推行「一地兩檢」。在外國的經驗,不同的主權國家都可以實行「一地兩檢」,行之有效,爭議全無。為什麼在「一國」之內、「兩制」之中,就是不能落實執行?這些關口不必取消,只要改善硬件設施、擴大規模面積,用上高新通關科技,更重要是打破一些心魔,大膽走出第一步,便民利民,人流暢達,就是融合上最重要的一步。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7年6月28日

原圖:新華社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