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特首下周末換人,新班子上場,以公務員出身的局長為骨幹。眾矢之的,自是唯一例外的羅致光,不過這種安排在議會內已經有跡可尋: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正副主席,同由新丁民主派議員擔任(分別是邵家臻和鄺俊宇),可見建制派早已放棄在此政策範疇跟民主派爭拗。
民主派將如何跟林鄭周旋,關鍵是「一地兩檢方案」正式遞進立法會之後,最終是否變成「國民教育事件」翻版,為本屆班子的做事手法定性,政治上落筆打三更──當年吳克檢的民望被「國教」一役打至永不翻身,最後政府決定要收回原建議,更令泛民從此有了「狙擊CY方程式」;之後的電視發牌風波,抗爭方式基本上是照抄,亦為佔中鋪路。
政治議題,議員各有立場,爭拗難以避免。不過,既是新班子,議員也不妨在其他政策範疇方面,放棄照抄過去5年的方式,先破舊立新,再破而後立。畢竟,以公務員出身局長的套路,始終比較容易理解:不怕反對、不怕辯論,最怕議員沒有政策上的「反建議」(counter-proposal)。
區議會和立法會作為「代議政制」的舞台發展至今天,表演的時間居多,議政的時間太少:區議會便經常受到批評,每名議員由於來自的選區太小,因此無大局思維,只顧小眾利益;同樣論點也用來批評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員,認為他們總以保護商界或個別行業的既得利益為先,不願推動有利香港整體福祉的建議。
然而,地區直選議員在比例代表制下,也何嘗不是只求保住約一成選票便算?於是,直選議員亦日趨以嘩眾取寵手法,來突顯個人形象。議員只看眼前利益,以立場先行,如上星期立法會討論啟德體育園區的「提案誘因」方案,議員即使完全明白政府理據,也會以「總之我怎樣也不信任政府」一句,來反對一切政府的提議。
新政局該如何解困?筆者倡議的解困新聞學,正是要抗衝這一類以「唯心論」(總之我不信)來否定政策的方式,讓議員的論據不用左搖右擺,甚至前言不對後語。具體做法,只須在以下4條出路中選定一條,作其政策論述主張:
一、維持現行政策=議員同意現時的政策行之有效,根本不用改。
二、改良現行政策=議員同意現行政策方向正確,但要微調來配合環境轉變。
三、推出創新政策=議員反對現行政策,認為政府要用完全不同的手法處理。
四、完全廢除政策=議員認為相關範疇根本不需任何政策,讓社會自行處理。
留意立場二與三要求議員提出具體做法,例如:哪方面須要調整、調整的力度,又或是新手法所牽涉的資源等等。如果所有議員也能以這種列舉方式來說明自己反對的理據,並提出替代方案,則今後便不會再有議員會被冠上「為反對而反對」的罪名,香港從此開拓以解困為本的政治新風。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6月22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