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加坡人的排外情緒高漲,有人竟然在一次反移民集會中揮舞「Singapore For Singaporeans」的標語,令人觸目。
據報導,新加坡在過去的三年曾因族裔矛盾發生多宗嚴重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1年8月,一個中國新移民投訴鄰居煑咖哩發出難忍的氣味,引起逾四萬星洲人參與的集體「煑咖哩」行動以表達他們的反感;2012年5月,一個中國人酒後開跑車撞死人,引發本土人的憤怒在網上窮追不捨,大罵中國移民財大氣粗,罔顧人命;同年11月,171名來自大陸的巴士司機不滿同工不同酬,集體罷工,其中29人被遣返中國,4人被判監;同年12月,地鐵公司在言論壓力下不顧大陸新移民的反對,取消車廂內「普通話」報站的廣播;2013年2月,四千名市民冒雨走上街頭,反對政府增加移民配額;同年12月,一輛巴士因客滿而拒載一名印度人並意外把他撞死,南亞裔人誤會他們被歧視,數百名同一膚色的外勞走上街頭抗議。
最近,菲律賓僑民發起於6月8日在新加坡市中心一大型廣場內慶祝「菲律賓獨立日」,但受到新加坡人的強烈反對,主辦組織為息事寧人,及時撤走了在網上刊登慶祝活動的通告。新加坡總理對這項爭端反應強烈,痛斥國民的排外行為是「國家的恥辱」,影響新加坡的國際形象,必須立即停止。
以上事端與新加坡人反外情緒直接關連,政府必須尋求化解的方法,否則同樣事件以後仍會發生,甚至失控。
香港和新加坡有很多相似的的地方:地狹人稠,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居民以華裔為主,外來文化使他們逐漸蛻變,思想行為和價值觀離開華夏文化愈來愈遠......兩地人民對外來移民和勞工產生出同樣的排外情結,可從歷史追索。
除此之外,兩地經濟發展迅速,人力資源短缺,需要輸入外勞填補;兩地的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需要開放大門吸納移民。這些變化在很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影響了包括就業機會,醫療服務,公共交通在內的正常生活秩序,而政府未能及時做好應變的準備,人民因此怨聲載道。
港人的排外情緒其實與新加坡人不分伯仲,而且有後來居上之勢。「自由行」實施後大陸人蜂擁而至,港人早已吃不消,把來港的中國同胞稱做「蝗蟲」,對他們反感之情可想而知。香港輸入的外勞以數十萬計,遍佈各行各業,其中擔任家務工作的印傭和菲傭,多得快把居住和戶外活動的有限空間逼爆,要港人平心靜氣接受這個現實是十分困難的。當積累的怨氣無處釋放時,矛頭便很容易對著外勞而發,僱主與僱傭之間的糾紛層出不窮,無日無之。如何化解,確實傷人腦筋。
身為移民的我對排外的問題特別敏感。假若加拿大人在華人聚居的地區揮舞標語說:「Canada is for Canadians 」,我恐怕會搭乘首班航機離開。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