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李世榮/民建聯中委、新社聯副理事長
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自參選以來,便在政綱之中就教育、房屋、稅制、交通等多方面提出多項善政。當中最矚目的,莫過於在參選期間提出增加每年50億元的教育經常開支,受到不論教育界還是香港各界的廣泛好評,直到今時今日,社會仍不斷廣泛討論應該如何善用該50億元,以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額外預留作教育用途的180億元。
無疑,現屆政府雖然亦有不少措施應對問題。不過,不論家長、教師、還是學生,遇到的困難依然接踵而來。我們不時聽到不少家長反映系統性評估為家長及學童所帶來的壓力;不少擁有教育專業的年輕人大歎搵工難,即使成功求得一職,亦年年擔心飯碗難保,甚或七折或六折出糧亦有聽聞。另外,香港的大學學位比例低於其他類近城市,縱使每年有2萬多個學生考獲入讀大學資格,然而香港每年亦只提供1.5萬個學位。凡此種種,均必須要一定的經常開支予以解決。
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這個概念,對於一般市民而言當然甚多,但對於教育界的奇難雜症而言,卻絕非一朝一夕便能藥到病除。當中,不少持份者亦對這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提出不少有用建議,當中包括︰延長幼師過渡期津貼,長遠建立幼師薪級表;增加對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的資助;將合約教席轉為常額教席;提高中小學班師比;推行學券制,資助學生修讀自資學位;設SENCO(特殊教育統籌主任)常額職位;加強正向生命教育;推動同資歷同薪酬;加強家長教育;改善校舍硬件設施等等。不過,凡此種種,便知道並非50億元便能夠解決。雖然萬事起頭難,但最重要的,亦在於盡快通過有關經常開支,讓部分問題可以先行解決。
有指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女士上任之後,便會先行將每年50億元的教育經常開支撥款推上立法會財委會,並尋求在通過後便能夠讓教育界在新學年中受惠,有關消息,絕對可喜可賀。不過凡事假裝站在「道德高地」之上、為政治本錢而拉布的反對派,今年在財會拉布的功夫亦更勝從前。今年度財委會在41節共82小時的會議上,只審議了17個項目,涉及約280億元撥款,遠低於去年度共審議了88個項目,涉及1,200多億元,實在可謂低處未見低。如果財委會長此下去,相信即使有更多的50億,也於事無補。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7年6月13日
原圖:政府新聞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