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老牌足球隊「南華」成立於1908年,這個堪稱為百年老店的體育隊伍,伴着一代又一代香港人成長。老一輩常常懷念上世紀60年代「南巴大戰」時,球迷要爬山睇波的盛况。筆者小時候經歷1980年代的南華、精工、東方、寶路華四強爭霸時代,也算是打開我這輩人的足球啟蒙之幕。如今,香港最老牌、最有叫座力的足球隊,竟然落得無人接手而要退出港超聯的困境,令很多香港人,不論是否擁南躉,也會不勝唏噓。
「老細足球」的錯?
這次事件很多矛頭都指向南華的班主張廣勇,認為「老細足球」害死南華。「老細」是譏諷行外人卻對球會指指點點,一無成績就拂袖而去,不會講道義更加無承擔。筆者不熟悉張先生,但不可否認,張某過去幾年不論在資金上,尤其是對球員的待遇方面、精神上的投入,都是值得肯定的。有人說「老細足球」有違足球專業化的方向,但現實是「老細足球」是球市低迷下的無奈之舉,這是果,不是因。「老細足球」最大的問題是一旦主要贊助人退出,球會就會無以為繼,就如當年精工和寶路華的命運一樣。
「班霸球會」所困?
南華作為傳統班霸,不論是球迷、足主還是會方,也對球會的成績有較高期望。以香港標準力邀星級球員加盟以外,還加上訓練成本,以香港本地的投放資源的標準來看,其每年班費也所費不菲。以南華這幾年為例,每年的班費也超過2000萬元。問題就是,由於球市低迷,贊助商的宣傳效果非常有限,實在不容易獲得長期而大額的贊助,每當成績達不到預期,贊助人就會意興闌珊。球隊存亡就取決於足主一念之差或其人生或事業的高低起落。
政府宣傳之責?
近日英超挑戰盃撲飛熱潮,約5萬門票瞬間售罄,為何本地足球卻未逢如此待遇呢?其實本季港超聯在季尾也出現過一陣小陽春,聯賽冠軍戰吸引超過6000球迷入場,旺角球場也要高掛紅旗;而足總盃決賽也有超過5000人入場,香港代表隊的賽事亦曾得很多市民高度關注,可見本地足球仍有一定捧場客,關鍵是要一點熱度和宣傳。提高公眾關注度不但能吸引球迷入場,更重要能吸引商業贊助,但大前提是需要一個好的宣傳平台。
本地足球的怪現象之一,就是足球聯賽不是由電視台付費給球會爭取轉播權,反而是球會要付費給媒體做轉播。而過去10年,不論是now TV、亞洲電視還是現在的東網,觀眾的普及程度也十分有限,而且轉播費用對球會也是一定的負擔。足球是香港最受歡迎的運動,最能凝聚社會團結,其實政府應該有政策推動本地運動,特別是足球運動。從早前的「鳳凰計劃」到現在進行中的「足總五年策略計劃」,這些計劃都集中在改善足總架構,以加強青訓和普及足球方面,但對本地職業聯賽的支援非常有限,原因是政府一向認為職業聯賽應以商業形式運作,政府不宜直接資助。
筆者建議,現時港台電視雖然有3個數碼頻道,但港台現時自家製作的新節目數量也不足夠,其實當局為何不考慮撥出部分時段,轉播本地足球賽事呢?這樣,一個政府免費電視台直播的港超聯賽事,不單是有相等於免費電視台所能造成的宣傳效果,更是政府和社會高度重視體育發展的體現,筆者也相信這更能為足球運動吸引更多商業贊助,一方面會吸引更多人留意本地足球,另一方面贊助多了自然能改善球員的待遇,足球員可以更投入更專注地去提升足球水平。這樣造成良性循環,讓港超聯成為足球員、球迷觀眾、商業宣傳有機結合的平台,這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老細足球」的現象,讓香港超級聯賽更能名副其實,走向更專業、更高水平之路。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7年6月12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