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香港回歸20周年,而青年人則是建設香港未來的中堅力量。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特別指出,香港青年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就要正確認識「一國兩制」方針,正確認識香港與國家的關係,要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國家觀念,以及盱衡全局的國際視野;否則,任何夢想都會淪為幻想,甚至猶如無根浮萍般飄泊。
青年應該有夢想
張曉明在出席一個以「為夢想出發」為題的青年慶回歸活動時,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勉勵當代青年應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歷史使命,勵志勤學、刻苦磨練,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他說,香港回歸前後出生的一代人,正在成長為香港青年的主體,即將肩負起在「一國兩制」下管理與建設香港的重任,應一同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鬥。
正所謂「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青年為追逐夢想而付出心血和汗水,都是應該的,但若空有夢想而方向迷失,一切都是徒然,甚至會走上歪路。張曉明指出,只有胸懷祖國,認識國家的歷史和文化,了解國情,包括了解國家的最新發展情況和重大發展戰略,香港青年才能有大志向、大格局,才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勢的同時找準香港的戰略定位和比較優勢,從而更好地擴展香港和青年自身事業發展的空間。
畢竟,理想也好、夢想也好,若是「離地」,就是妄想。近年來,本土分離主義在香港愈益放肆,並對部分青年「播獨」和「洗腦」,假本土之名行分裂之實,甚至將依法守法扭曲為違法達義、勇武抗爭,更公然將「港獨」信息帶進議會和學校,公然對特區管治和「一國兩制」挑機,衝擊政治紅線。更須關注的是,部分憤青誤將本土與抗中和反對特區政府畫上等號,這既是無知,更是玩火和對國家民族的叛逆。
用好一國兩制優勢
必須強調,《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本土和愛國從來是相輔相成,不存在矛盾衝突,但當中有層次高低,無論是按憲政和實際,沒有國家何來本土?「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這是人所皆知的道理和現實。時代巨輪既已邁步,縱使有人不高興,也不容任意潑污醜化,香港更不容任意虛耗「一國兩制」及國家政策優惠的近水樓台優勢。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優勢與困境,不應當簡單地拿兩代人來作比較,但說到底,「一國兩制」是香港作為特區永續傳承的憲政支撐,亦為香港青年實現夢想提供了最佳環境,在這基礎上,只要青年有正確的觀念和廣闊的眼界,不受本土分離主義所誤導荼毒,充分用好「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就能以超越狹隘的更高眼光看待自己所處的社會,就能為港為國貢獻才智,實現青年夢,共圓中國夢。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 2017年6月12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