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逾300名香港市民,集資在兩份本港和一份台灣報章刊登廣告,批評特首梁振英「撕裂社會」,施政未優先考慮港人利益,要求特首下台云云。先不論廣告本身偏離事實,主事人在台灣刊登上述政治廣告,用意何在?要在台灣人面前抹黑「一國兩制」?是要加深台灣人對祖國的疑懼,阻礙兩岸改善關係?
筆者絕非無的放矢,先看看港、台兩地廣告的內容,香港版廣告的題目為「抗融合 拒赤化 反盲搶地」,而台灣版的則為「香港面對嚴重中國化 請台灣引以為鑑」,副題是「中國新移民及自由行旅客太多」。
激化族群矛盾 企撈政治本錢
近年不少本地政客刻意挑動「中港矛盾」,以爭取選票、撈取政治利益。他們今次更把新移民放於港人的對立面,歧視意味之濃,令筆者不能認同。而其台版廣告中的所謂「中國化」,更令筆者大惑不解;「中國化」背後的假設是甚麼?香港人和台灣人不都是中國人嗎?香港和台灣不也是中國一部分嗎?
廣告刊登在台灣的「台獨」報章,饒有深義。台灣民進黨就是激化人民內部矛盾的高手,以往多次選舉,靠著所謂的「統獨」議題,爭取到一定台灣人的支持;將台灣人區分為「本省人」和「外省人」,把每次選舉演繹成「本省對外省」的族群之爭,為贏得選舉,縱使令台灣會落得社會空轉、經濟崩盤的下場亦在所不惜。陳水扁成功「上位」後,不見得可以理順充滿矛盾的社會,以促進台灣各方面的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他主政期間的貪腐問題,更暴露了他根本無德無才做好管治。民進黨新領導層也明白不能再靠激化矛盾「上位」,近年已逐步放棄意識形態之爭,在「統獨」問題上,也沒有再舉起鮮明的旗幟。
有份登廣告的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辯稱,要告知台灣民眾「一國兩制」是謊言,香港已被「中國化」,叫他們引以為鑑,不要信內地政府;然而,今天的台灣各界正戮力促進內地與台灣的經濟互惠關係和開放更多溝通的渠道,尋求建立更深的互信關係;香港人又何苦要走別人早已放棄的老路?有關的立法會議員及社運人士應該加以反思。范國威及毛孟靜兩位立法會議員按《基本法》及《立法會條例》的要求也必須是中國公民才可參選直選議席,在他們鼓吹「去中國化」及推祟「本土化」之同時,可有尊重他們本身是中國公民的身份?他們可以連中國公民的身份也去掉嗎?
鼓吹狹隘「去中國化」思維 妄顧港人權益
「中國化」一詞,本身不存任何貶意,卻被登報者刻意扭曲。台灣版廣告所說的「中國化」是指「中國新移民及自由行旅客太多」,本身就有謬誤!需知道絕大部份內地「新移民」,其實都是港人的配偶、父母及子女,以「家庭團聚」為由申請來港,絕對是合乎國際「人權」標準,登報者是不知還是避而不談呢?
香港近年出現「中港矛盾」,歸根究底是源自兩地文化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兩地民眾因「自由行」政策而頻繁接觸,矛盾漸生。加上猖獗的水貨客問題,令部分市民對內地旅客十分抗拒。事實上,梁特首上任後,已先後落實多項「港人優先」措施,包括「雙非零配額」、「限奶令」、「港人港地」和喊停深圳非戶籍居民「一簽多行」等,他本人亦多次重申會秉持「港人優先」的原則施政,廣告所言不盡不實。
美國權威研究機構「自由之家」的研究指出,香港在「法治」、「言論自由」和「個人自由及權利」等三個範疇的表現俱佳,在亞洲首屈一指,整體表現較日本、南韓、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更好。研究結果是最好的佐證,可見回歸十六年,香港的核心價值都得到維護;作為台灣的示範窗口,「一國兩制」在香港是成功的。
登報者在香港和台灣刊登內容誤導的廣告,極有為爭取自身政治籌碼而挑動矛盾、撕裂族群之嫌。激化兩岸三地矛盾,鼓吹狹隘的「去中國化」思維,令兩岸分離、中國內部矛盾重重、國人四分五裂,得益的只會是那懼怕中國崛起及執意「重返亞洲」的國家,而非中、港、台任何一方。
圖:taiwan.h.baike
評論
shuyicai58@outlook.com
3年前shuyicai58@outlook.com
3年前shuyicai58@outlook.com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