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兩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代表、29個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以及1500多名政要商賈參與,連一向持冷待態度的美日亦派員出席,形成一種「萬邦來朝」的氣勢。長期擔任國家對外窗口的香港,準備好了嗎?懂得「帶路」嗎?
近年來,國際政經形勢複雜詭譎,在政治上,新世代躁動、「黑天鵝」亂飛,排外主義冒起;在經濟上,則是全球化的負面效應浮現,貿易保護和貿易壁壘湧現,令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政治爭拗又進一步拖垮經濟。際此全球發展陷入迷失之際,由中國牽頭構築的「一帶一路」平台,創造全球化發展新模式,既重經濟合作,亦深化外交和文化交流,開闢新市場,促進投資和旅遊,共同分享發展紅利,建立公平、包容、和平的新局面。
「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國家通過政策協調,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並以項目驅動,深化務實合作。當中與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東盟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土耳其的「中間走廊」、蒙古的「發展之路」、越南的「兩廊一圈」、英國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波蘭的「琥珀之路」等發展規劃實現互利共贏。同時,亦與老撾、柬埔寨、緬甸、匈牙利等國籌劃對接工作。
2014至2016年間,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總投資額,達到600億美元,未來5年會增至6000億至8000億美元,貿易額過去3年亦達20萬億元人民幣,未來貿易增長的動能不容低估。「一帶一路」正引領世界步向「全球化2.0新時代」。
「一帶一路」建設,也關乎未來數十年香港的經濟發展,為香港轉型發展提供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需強調,「一帶一路」的重點是國際合作和資金融通,受惠於「一國兩制」的安排,香港既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國金融中心,更擁有法律、財經等大量專業人才,具有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了解國際、區域及中國市場,因而應該發揮香港所長、配合國家所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從金融「超級聯繫人」到國際融資中心的角色找到明確定位,更好地為落實「一帶一路」建設服務,也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香港的優勢得天獨厚,沒有其他城市可以比擬,問題是香港是否有把握機遇的決心和能力。
第一,反對派會否以大局為重,放棄一拍兩散式的破壞,讓政府和商界可以集中精神,參與這場世紀工程?
第二,如此大規模的跨國跨地域合作,不能再由市場主導,政府的角色和權力界線在哪裡、新的官商合作模式怎樣?
第三,投資是真金白銀並高風險,但特區政府和本港商界至今未有清晰藍圖和配套支援,連初步構思也沒有,再不行動,「得個講字」。
第四,商機講求踐行,一日不行動,永遠只是空想,香港往日敢拚敢闖的精神去了哪?
第五,若不懂「帶路」,香港在「一帶一路」有什麼作用?還可望享什麼優惠?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17年5月17日
原圖:部分圖片來自貿發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