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萬人的「垃圾革命」
七百萬人的「垃圾革命」

社會愈來愈繁榮,物質愈來愈豐富,隨之衍生就是垃圾愈來愈多。香港的廢物不斷增加,市民本着「不要起在我的後院」的自我保護原則,反對在所住區域興建堆填區及焚化爐,但堆填區將於數年內飽和,怎麼辦?政府須着手從源頭減廢,參考了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的做法,決定以用者自付的概念,推行「都巿固體廢物收費方案」,鼓勵市民將有用的棄置物分類、回收。

這是一場牽動七百萬人生活習慣大改變的革命。處理廢物回收前,必須分類、清洗,如果不能分類回收的,必須放在指定的垃圾袋內,而且要付費,有一定爭議性。

有些朋友贊成源頭減廢,卻反對廢物收費,認為應靠自律及公眾教育。但只要看看膠袋徵費的先例,就知道若沒有「五毫子」按袋收費,恐怕今天膠袋仍然隨街派,問題不會自動解決。

有些朋友則覺得處理垃圾是政府的責任,市民納稅就已經功德圓滿。廢物徵費,目的不在增加庫房收入,而是提供經濟誘因,促使市民在拋棄垃圾前「停一停,想一想」,將可以循環再用的物品處置,改寫「廢物」的命運。

廢物堆積如山,部分是資源錯配,但要七百萬市民全力協助分類回收,必須有一定經濟誘因。只要看看台灣,在推行廢物收費後,短短幾年間廢物大減,便可知道收費的功效顯著。

政府的責任,是完善法例及執行的細節安排,多向公眾解釋,謀求共識,做好各種軟件及硬件的配套措施,包括逐步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個別產品被丟棄後所產生的廢物。

收費方面,使用指定垃圾袋的話,三人家庭住戶每月繳付約三十元至四十四元左右,這是經過廣泛諮詢,及考慮到普遍市民的接受程度。

香港與其他地方如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在減廢方面是大落後。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方案」不會一步登天,但台灣得、韓國得,為什麼香港不成呢?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7年5月14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