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如人生
武.如人生

日前內地上演了一場被稱為綜合格鬥(MMA)對國粹太極的比試,太極宗師魏雷被綜合格鬥高手徐曉冬迅速擊倒,成了網上熱話。徐曉冬事後更口出狂言挑釁,引起各界群起而攻之,甚至有傳統武術門派的人士因而向他宣戰,各媒體亦廣泛報道。大家在關心誰會跟他開戰之餘,又有誰會將着眼點放在武術本身的精神和背後的意義呢?

先不談論傳統武術與綜合格鬥誰比較強,勝敗得失往往被過分放大和渲染,不經不覺地令大家忘記了生活的初衷和本質。但練武之人都明瞭,武術的可愛之處正正是讓練武之人昇華至另一個精神層面,忘卻凡塵俗世的一切困憂,並在習武之時培養出武德,學懂人生哲理和提升個人品格修行。

李小龍是哲學家 深不可測

對於徐曉冬批評已故武打巨星和截拳道創始人李小龍「紙上談兵」,讓人看到的並非徐曉冬的狂妄不尊,而是他根本不懂李小龍。李小龍之所以為李小龍,並不是因為他拍攝過膾炙人口的武打電影,亦不是因為他超卓的功夫,而是李小龍習武而悟出那獨一無二的一套人生哲學。若仔細研究李小龍的一生,與其說他是一代國際知名的武打巨星,倒不如說他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哲學家。李小龍從習武而悟出的人生觀和對世事萬物的想法,並非凡人能夠參透的,遑論那些只顧勝敗榮辱的所謂「武林護法」或「格鬥狂人」。

常言道,習武只為強身健體和培養品德,雖不錯,亦非僅此而已。由武術一詞中的「術」字可見,習武會學到的是技術,而比武更有競技的意味,所以我們不能否定武術的「實用性」。可是,在學懂實際技巧和招式之外,習武修行出來的武德和所悟出的人生觀,方為武術的精髓所在。

由於自小我們都會閱讀一系列的武俠小說,潛移默化地會去幻想哪一種功夫較強,但當我們看破習武背後的意義,你會領悟到誰勝誰負或傳統武術榮辱的討論根本不再重要,因為無論傳統武術、拳擊或其他格鬥術,均應百花齊放、和而不同,並彼此尊重,而非胡亂空想「到底吃飯和睡眠哪個行為對身體更重要」般地談論毫無價值的勝負,或是那種技術較強。

修行高武者 何須一般見識

所謂武德,須「武」「德」兼備,缺一不可。人生亦然,能力和品德兩者不存在甚麼比甚麼重要,兩者相輔相成,譜出人對世事那種獨有的價值觀。本人畢生服務體育界,而武術也是現今體育項目之一。我認為武德和體育精神本質相同。運動員經過努力不懈的鍛煉和比賽,不但提升自己的水平、心智和毅力,最重要的是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再創高峯。所以奧運會着重的是體育精神和友誼,成績還是次要。而人生之中的所謂勝敗,回頭一眸只不過是一場成長中的經歷而已。成敗興衰榮辱得失,也只不過是人生旅程之中的一種回憶和感覺罷了。真正修行高的武者,又何須跟狂漢一般見識,參演一場又一場的肥皂劇娛樂大眾呢?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7年5月13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