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李慧琼
每年的預算案辯論是「拉布」的重災區,今年也不例外。雖然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已將742項修正案大幅刪減整合,但仍要預留60小時去審議185項修正案。若以每天開會10小時計算,不計流會,也要浪費前後3個星期,才能完成修正案的處理。
最離譜是「拉布」議員一方面批評主席「剪布」限制發言,另一方面卻並非把握時間發言,而是不斷以點算人數的手段,企圖製造流會,反映他們只是為「拉布」而「拉布」。
粗略估計,在上星期,單是點算人數已前後11次,令議會累計損失超過兩小時,浪費納稅人金錢。
在過去4個財政年度,立法會由首讀至通過預算案,平均需要16個會議日,是回歸後歷年平均所需時間的六倍。
事實上,反對派議員提出的修正案,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提出削減A、B、C、D、E等不同部門的薪金,或者削減A、B、C、D、E等不同項目的經費,這些未經科學論證的做法,只是拖延時間的一種手段。經過多年驗證,「拉布」只是讓反對派議員發表言論,實質上並無助於解決問題。
香港市民對這種為政治表態而「拉布」、為拖延政府施政而「拉布」的做法已感到極度厭倦,更對「拉布」議員置市民權益於不顧感到憤怒。政府指出,若預算案未能在5月底前通過,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在6月初開始,將陸續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公共服務難以維持,多項實際的惠民紓困的政策措施,便不能適時推出。
立法會何時才能重回正軌仍是未知之數,期望議員以社會整體利益為重,停止「拉布」,爭分奪秒,早日通過預算案,令惠民紓困的措施早日落實,尤其是苦苦等候領取津貼的數十萬名長者,他們貢獻了社會幾十年,社會應該讓他們得到回饋,安享晚年。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5月4日
原圖: 互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