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失控似乎是世界性的問題,不限於地少人稠的香港,在幅員遼闊的加拿大也出現了。以溫哥華和多倫多為例,房價在過去的兩三年便升了很多,政府正在尋求對策,抑制房價繼續飊升,避免失控。
香港土地面積雖然有限,但仍有不少被閒置,沒有發展成為建房之用。除此之外,香港環境特殊,政府需要出售土地作為庫房收入之一,以彌補稅收不足。維持高地價政策從殖民地時代便開始,調整的空間非常有限。香港房價因人口增加和土地供應局限的影響,再加上來自中國大陸和世界各地的買家,升勢將會延續。加拿大雖然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較小,但也不能阻止外國買家進入市場推波助瀾,增加房價上升的動力。環球一體化也波及房市,只要多倫多的房價比紐約和三藩市低,熱錢便會朝著這個方向而來。加元幣值兌換美元在過去幾年貶低了三成有多,亦造成了另一方面的壓力。
房價和其他商品價格一樣,由供求決定。求過於供,價格必漲。反之,供過於求,價格必降。道理淺而易見,只要對症下藥,可望解決。
增加供應的途徑是開發更多土地資源以提供建房之用,加拿大在這方面是比較容易做到的:政府可在溫哥華和多倫多的近郊增加基建,發展新市鎮,鼓勵地產商往那裡投資建房,吸引人口過剩地區的居民遷入。除此之外,政府可放寬土地使用(Zoning)的限制,容許新建獨立屋的密度和公寓大廈的高度,容納更多居民。
如果供應增加後仍不能抑制房價飊升的話,政府便必須尋求其他方法以冷卻房市。溫哥華政府首先提出向外國買家徵收置業稅,略見成效;多倫多照辦煮碗,相信也會立竿見影。但這可能只是短期效果。利息低,熱錢充塞市場,投資房地產仍具吸引力。只要有利可圖,外國買家仍將會捲土重來。
徹底解決房價急升看來十分困難,打擊投機活動是可行辦法之一:轉賣所獲的利潤必須繳付重稅,租金也受到適當的管制,加租不能超過政府每年公佈之通漲率。有人擔心政府過份干預將會使房市變成一池死水,減低地產商的投資意欲,新建樓房的數量將會減少,造成供不應求,引起惡性循環。無論如何,政府不能坐視不理,任由不正常的房市繼續下去。
房屋不能當作商品一般在市場炒賣,讓價高者得。這樣房市必會由資本家操控,為所欲為。發展商購入的土地必須在限期內施工,不能囤積居奇,掌握房屋供應量來提升售價,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馬來西亞政府曾規限地產商必須撥出若干土地來興建廉價住宅,使低收入者受惠。行之有年,香港和加拿大都可以借鑑。
新加坡和香港的先決條件很相似,也面對土地供應的局限。新加坡政府積極推行的「組屋計劃」,保持住房適當的供應,使房價受到調控。新加坡的經驗,值得香港學習。
總結來說,供求平衡是穩定房市的不二法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