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和友人合寫了一本叫《我們都是真本土》的書,新書發布會未舉行,我們已被人在網上狙擊和辱罵,新書會要加強保安,恐我們受襲,證明總編當初以「本土」為題出書,眼光銳利。
「本土」忽然成兵家必爭之地,因為「本土」是「港獨」最重要的論述和資產。《孫子兵法》第一章說,戰爭之勝負,第一取決於「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道,即是共同的價值和目標,以此凝聚戰鬥的意志。「港獨」這乍聽沒可能、亦不獲大部分港人認同的「偽命題」,卻在三數年間異軍突起,皆因它建基在似乎合情合理的「本土」運動之上。「港人自決」和「香港獨立」只是一步之遙。
什麼是本土?有人說是殖民地建築如天星和皇后碼頭,因此有捍衛這些殖民地地標的爭議,朱凱迪是這時冒起;有人說是車仔檔,劉小麗亦有捍衛流動小販有出位舉動。去年初,有人稱不滿驅趕流動小販而爆發旺角暴動,所以又稱「魚蛋革命」。
「本土運動」表面上團結港人,背面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排斥外人,排斥內地遊客,進一步排斥一國兩制,表面上是捍衛鄉郊和舊建築,背面是排斥任何發展和新巿鎮。
然而,誰人有權去界定「本土」呢?建立沙田新巿鎮是否屬於本土歷史?如果是,為什麼建立新界東北新巿鎮又不成呢?如果吸納內地移民是本土歷史,為什麼現在又要排斥新移民?
因此「本土」成為一場爭產案,政客都希望獨霸「本土」這支權杖,合理化「港獨自決」的偽命題。無「獨」不丈夫,為了把「本土」據為己有,暴力、侮辱,什麼都可以。且看五月四日的新書發布會如何吧。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7年4月29日
原圖:大公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