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機會專訪瑞士財長毛雷爾(Ueli Maurer)。他之前到過北京、上海、新加坡:在北京探討「一帶一路」的商機,以及如何令瑞士成為人民幣交易中心;他在上海和新加坡則大談金融科技方面的合作,並認為瑞士可向中國及新加坡多學習。
至於在香港,毛雷爾主要和官員交流怎樣就稅務事宜自動交換財務賬戶資料安排達成協議──很明顯,當其他地方的政府在搶攻時,香港卻仍在打守勢波──就連本身該最強的財金產業也在創科方面落後,新政府得在金融創新(如方塊鏈blockchain)的領域加把勁。加上證監長期故步自封,不願就現今形勢制訂能承擔更大風險的新規管框架,長遠下去只怕斷送香港前途。
相反,面對在全球政治的不確定性,瑞士卻能因時制宜,以其中立地位促進不斷發展。今次財長回答提問時,便輕輕示範了三招:
第一,最近瑞士被美國列入了貨幣操控觀察名單。財長指瑞士法郎過強的原因,卻非因為政府操控貨幣,而是歐羅太弱,此消彼長的結果。為了遏制瑞士法郎滙價被過分高估,打擊瑞士經濟,瑞士央行只好購買外滙。
第二,提到歐洲將有多個選舉,財長坦承,期望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會為瑞士衍生更多商機,又不忘強調瑞士在財金方面的安全及穩定性。
第三,被問到香港和瑞士作為世界金融中心是否競爭對手時,財長的本能反應當然是兩地有許多合作空間,但亦不忘提及「一帶一路」,還有與新加坡在FinTech方面合作,也歡迎香港在這些範疇共同開拓新商機。
近月香港愈來愈多人自我標籤為「中間派」。以上三招絕對能為這中間派熱潮(又或所謂政壇和風)帶來啟示,對號入座:第一點的啟示,是解釋了中間派之所以能冒起,其實並非社會撕裂,而是外圍的聯盟太弱──就如歐盟弱,瑞士的重要性便自動提升;泛民弱,中間派的重要性也會提升。第二點的啟示,中間派要自成一家,得坦承社會愈亂對自己愈有利,但同時又要強調有中間派才會更穩定。第三點啟示,是中間派絕對可左右逢源,然而跟不同派系的合作空間在哪,要清楚對外表明,避免太多猜忌,反而會一事無成。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7年4月24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