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鐵」解交通死結
「港人港鐵」解交通死結

公共交通是社會發展的主動脈,也是城市規劃的主脊樑,而「鐵路為主」則是全球主採用的公共交通政策,香港亦行之有效,效率和質素都有目共睹。然而,對港鐵的集中依賴,則為香港公共交通帶來幾個死結。

第一,政府雖是最大股東,但港鐵始終是一家上市公司,既不做蝕本生意,更會待有足夠需求才考慮供應,令致鐵路基建相對城市規劃存在滯後落差,市區幹線長期「迫爆」、偏遠地區欠缺「外環線支援」。

第二,港鐵的票價,相對於市民的負擔能力不能算高,但對於基層市民,特別是東涌和天水圍等偏遠地區市民,負擔其實不輕。若政府的福利津貼不足,公眾便將責任轉加港鐵,令致每次加價都帶來撻伐。

第三,港鐵已「大到不能有意外」,一旦有意外,必然成為熱點新聞,過往已曾多次由此引發陸上交通大混亂甚至大癱瘓。每年80億元的維修保養,也不能完全讓人安心。

面對交通死結,港鐵主席馬時亨建議,政府將手上的部分股份套現,成立一個約600億元的基金,再用基金投資收益補貼受需要的市民,實現取諸市民用諸市民。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進一步建議,有關股份只售給「三粒星」港人,實現「港人港鐵」的理念。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4月24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