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解」為何泡湯?
「大和解」為何泡湯?

經過佔中、旺角暴動、議員宣誓風波及特首選舉後,反建制派已呈崩裂之象,任何嘗試修補裂痕,謀求團結的舉動,反而暴露了派系內的分歧,適得其反。

反建制派從前叫泛民,但港獨派一夜冒起,狙擊民主派,飯盒會因而瓦解,反建制是「破」而不是「立」的名字,代表他們缺乏一個民主的論述,亦缺乏團結各派系的共主,從特首選舉連共同推舉一個候選人都做不到,可以想見。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提出「大和解」,呼籲候任特首特赦傘運參與者、七警和朱經緯,藉此修補社會撕裂。

此議一出,嘩聲四起,因參與傘運被捕的陳淑莊表明不領情,寧願在法庭「砌」過,郭榮鏗認為應尊重法治。建制派的葉劉淑儀認同特赦,但要求佔中人士須承諾今後守法;周浩鼎就反對特赦,擔心會令社會誤會「法治可以講數」。胡志偉碰得一鼻子灰,被迫公開收回「大和解」言論,當「冇講過」,成為鬧劇的大輸家。

政治不是花拳繡腿,不是請客吃飯,而是複雜的利益計算、權力博弈、交易和談判。

從被控告的「民主鬥士」來說,上庭雄辯滔滔,光榮入獄,都是烈士的烙印,是政治資產,總好過永遠戴住「特赦犯人」的帽子。

從建制派來說,「大和解」不划算,你這邊因佔中、暴動、宣誓、倒插國旗而排隊上法庭的疑犯人數眾多,特赦的界線不知從何畫起。但我這邊只有七警和朱經緯而已,「唔啱數」。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胡志偉道行不夠,「大和解」可見一斑。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17年04月20日

原圖:FB截圖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