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反對派立法會議員能夠使用回鄉證返回內地參觀東江水和其他設施,這對於反對派了解內地發展有了一個新里程。可是,反對派除了看基建還能了解什麼呢?筆者近日返回家鄉新會,一個盛產陳皮的地方,不過經已不再是一個令人感到似農村鄉郊的地方,而是一個保留鄉親鄉情,又能追趕得上時代發展的地方。
陳皮恰巧是一種給人感覺古舊但又具價值的民間食品,和中華文化和現代中國發展息息相關。筆者是坐直通巴士從香港到新會,同坐車上的乘客除了華人外,還有身穿時尚服裝的外國人,沿路看到的景色山明水秀沒有很大的變化,一進入城區則讓筆者感到時代的改革已經到來了。城鎮變化除了是建築物的改變,還有提升文化素質,原來新會將陳皮發展成一個產業,為此建立「陳皮村」,以及有關陳皮文化博物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對於產業與文化融和,既能保存陳皮本來鄉土風味,又能添加時尚的工具和包裝,使其成為一種潮流產物。內地發展的巨大變化,反對派議員們又有誰能親身體會呢?
社會發展離不開社會政策,上月李克強總理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將粵港澳大灣區列入在內,顯示中央政府對此發展已作出政策傾斜。筆者暫不談相關政策內容,而希望從人民生活的改變去看未來的中國發展。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兩文三語,除了商業設施之外,還有一些享樂文化至奢侈生活,藉以吸引不同階層人士。筆者驚訝看到在新會入住的酒店裏,不但有來自不同國家經商的人士,還有在酒店咖啡廳洽談業務的本地人,兩文三語,溝通自如,完全沒有感到障礙。此外,筆者晚上在區內酒吧裏,發現抽煙的年輕人不少,不過經已看不到煙霧瀰漫,高聲喧嘩狀況,而是文質彬彬的男士和優雅的女士在傾談。更讓筆者感到不同的是竟然沒有了隨地吐痰的噁心行為。除此之外,有不少外國商、遊人和內地企業聯繫,筆者發現了微信成為了他們的其中一個溝通工具,在傳送文件和相片等資訊。
仍活在閉關鎖港世界
在手機平台應用生活化情況下,在內地使用現金機會大大減少,從餐廳用餐下單和結帳、召喚的士和支付,以至網購和在實體店裏購物結算,全部都在手機平台。再者,金融產品,政府服務預約,以至公益捐款,都是在手機平台上發生,從速度至方便程度,都遠超一般傳統手法。上述變化不是經過長時間演變,而是短短三至五年之間發生,在香港的反對派議員,未知有沒有思考過這變化會對香港有何機遇或挑戰,在外地宣揚「港獨」的「香港人」,有沒有考慮過內地發展與香港前途相關問題,還是仍然活在閉關鎖港世界裏?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包括了橋頭經濟以外的更重要角色, 「一地兩檢」是便民舉措,興建第三跑道是航運物流行業的前景。反對派議員和持反對意見的團體領袖,當今香港似乎還有着優勢,所謂讓內地工廠走向國際巿場的「前舖後居」理論仍然有效,可是在這短短幾年變化速度來看,內地高新區扶助政策,要超越香港的地位,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細心回想一下,近年在香港周邊地區的發展迅速,前海和橫琴成為了另一個地方吸納資金和人才,經已有外資企業進駐,在內地設立辦事處和總部。新加坡吸引專才計劃,以及金融業務拓展,同樣不得不讓港人關注外資會否仍然留駐香港。
以發展來解決和應對問題,總比對抗為上策。近日看到有香港的立法會議員仍然以「拉布」手段來阻礙香港發展,此舉令人感到煩擾之餘亦影響了香港的正常發展,負面的氣氛也不利投資者在港注資。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上任時,必須具備信心以迎難而上,除了面對反對派的狙擊外,更需要做好政策和配套,以及基建設備,促進民間與內地經貿和人民發展融合,達至互利共贏局面。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7年04月19日
原圖:大公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