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佔領中環」運動,根本就是一場政治表演。
香港本身就有合乎憲制的政治制度,「佔中」自己去搞些商討日,由一些市民代表來參與,如果只是一種研討會式的活動,那還可以說是無傷大雅。但把它定性為有某種權力,又或者可以有某種代表能力的組織,那根本就是自說自話。從本質而言,這就是一個沒有代表性的組織。他們所做的一些結論,也不能有任何憲政上的代表性,充其量只能代表參與的那些人。
商討需妥協 豈能靠嚇
「佔中」運動,可以肯定是一項激進的運動。由激進運動去主導的研討和投票,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情況下,很自然是產生了激進的結果。所以「佔中」運動選出的三個方案,是由人民力量和學民思潮等建議為主導,是完全可以理解。到時在激進團體和激進方案為主體的所謂電子公投,其結果如何,不必等到六月二十二日,都可以作出預告。
「佔中」運動,對整個香港的落實普選不但沒有任何正面效果,甚至可以說是幫倒忙。因為「佔中」運動,擺出的姿態就是威嚇。任何政治商討,都離不開妥協。香港由起草《基本法》開始,甚至更早的《中英聯合聲明》,都是互諒互讓、尋求妥協的結果。所以在2017年的普選行政長官方案也無例外。但當「佔中」一擺出威嚇的架式,中央政府任何重要的妥協,都會被視為對「佔中」運動懼縮和屈服,強權武力就可以壓倒中央政府,其政治代價是非常巨大。相比之下,特區政府主導的政治諮詢,主題就是有商有量,這就是淡化對立,不是擺在你贏我輸、你輸我贏的格局之上。
「佔中」運動發展到現階段,已經肯定是愈行愈遠、愈走愈激。而這種發展,不但是激進力量對未來可以達至共識的方案並無幫助,更加危害到其餘的政治力量參與妥協。所謂溫和的泛民力量,可能對「佔中」運動疑中留情,但更大的可能是借力打力,希望坐山觀虎鬥而坐收漁人之利。但因為沒有和「佔中」運動切割,甚至表示會參與,那「佔中」運動搞激,溫和泛民也不能置身事外。但一旦和「佔中」運動拉上關係,又無法阻止這種愈走愈激的發展方向,溫和方案全部落選,到現時溫和泛民就成為了夾心人。陷入進又難、退又難的困局!
建互信 民主才有出路
個人在過去年多時間,不斷提出,要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可以成功落實,不能只是講程序條文,更重要是改變政治生態,讓泛民,尤其是溫和泛民可以和中央政府建立互信。由良性互動開始,然後合作,香港民主發展才有出路。但現時只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以倒迫的手段作出政治威嚇,更一而再和台獨力量明來暗往,刺激北京的神經中樞,最後被視為變天奪權。那政改過程,又焉能不寸步維艱。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4年5月8日
原圖:網絡
評論